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释迦牟尼

四十二章经

释迦牟尼  

《四十二章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经集部〉。据说是由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共同译于东汉雒阳城外的白马寺,相传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译出的佛典。内容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一共选录四十二段话,编集而成。据传永平年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召群臣解梦。通人傅毅指金人为佛,于是天子派遣使者蔡愔等人前往天竺寻访佛法。使者在月支国遇僧人摄摩腾,于是同还雒阳,得汉明帝接见。摄摩腾在雒阳城外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一卷,书成后收藏于兰台石室第十四间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86843
迷茫时翻开《四十二章经》,它告诉你:"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烦躁时翻开《四十二章经》,它提醒你:"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浊水以五彩投其中"。贪心时翻开《四十二章经》,它警示你:"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傲慢时翻开《四十二章经》,它点化你:"处高位者,譬如有人登高树"。懈怠时翻开《四十二章经》,它督促你:"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更不用说"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这部两千年前的经典,用最朴实的语言讲透人生真相。它不留情面地揭露人性弱点,又给出最实用的解决方法。每个中国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获得心灵的力量。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96388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59015
说来实在汗颜,作为在佛寺做过三年义工的人,我竟直到而立之年才静心读完这本被称为"汉地最早佛经"的《四十二章经》。掩卷之际不禁感慨,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果然有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这部仅有两千余字的经文,每一章都像被时光打磨过的金刚石,在简洁明快的结构中折射出智慧的光芒。 年少时总觉得佛经晦涩难懂,如今重读才惊觉,这部翻译于东汉的经典竟有着惊人的现代性。其语言风格质朴得近乎白话,"视财如粪土""解无为法"等表述,在千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鲜活有力。特别是那些充满机锋的对话,比如"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寥寥数语就勾勒出完整的禅意场景,这种叙事密度令人叹服。 这部经文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未尽之美"。就像一尊未完成的佛像,留白的空间反而让智慧更具张力。第三章"剃除须发而为沙门"与第二十章"辞亲出家"形成奇妙呼应,但始终没有给出"为什么要出家"的标准答案。这种开放性让每个时代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解读——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佛法的包容性,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每个人走向自己的觉悟之路。 最触动我的是经文中那些戛然而止的对话。比如第三十八章"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这个充满存在主义意味的回答后,经文就突然转向下一个话题。这种叙事留白制造出独特的"禅意悬停",让读者在停顿处自然生起观照。我不禁想,如果每个问题都给出长篇大论的解答,这部经文还会如此耐人寻味吗? 或许经典的永恒价值就在于此——它不是封闭的教条,而是开放的智慧森林。每次重读《四十二章经》,那些看似简单的字句都会在新的生命经验中焕发不同光彩。这让我想起经中那句"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真正的佛法永远活在当下的体悟中,而非文字的囚笼里。这种超越时代的生命力,才是这部古老经文最动人的地方。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32387
佛门瑰宝,修身必读!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78529
言微旨远,觉路明灯。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