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9
发表书评
有人从《将苑》中读出了"兵者诡道"的谋略之道,有人则读到了"静以修身"的治军之要。而我翻开这部兵书时,仿佛看见一位严肃的军师站在沙盘前,用冷峻的目光剖析着战局。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精准的战略判断和严密的军事逻辑。在这个崇尚速成的时代,这种系统而深刻的军事智慧尤为可贵。武侯的治军思想不仅适用于战场,更能给现代管理带来启示——克己自律方能为将,谋定后动方能制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读诸葛亮的《将苑》,总觉得像在看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他用兵法的外壳包裹着对人性的绝望与期待,这种矛盾让人困惑。书里说将领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但战场本身就是破坏与消耗,这种要求显得格格不入。
《将苑》把带兵打仗说成是道德修行,这很古怪。战场上需要的是决断和效率,他却反复强调"仁爱"和"信义"。现实中的战争充满了欺骗与杀戮,这些道德准则到底有什么用?也许诸葛亮自己也明白,所以他才写"兵者诡道",承认战争本身的虚伪。
书里关于选将的标准尤其让人迷茫。要求将领既要"智勇双全",又要"清心寡欲",这种人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更奇怪的是,他还要求将领精通天文地理,这更像是文人的幻想而非实战需要。读到这里,不禁怀疑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真正带过兵。
最让人困惑的是《将苑》对失败的描述。诸葛亮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但他自己在北伐中多次失利,这种自我矛盾让人看不懂。也许他是在借兵法说给自己听,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苛责现实的无奈。
整本书都在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可蜀汉最终灭亡正是因为人才凋零。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将苑》读起来更像是一首挽歌。诸葛亮用完美的兵法准则,反衬出自己无法实现的抱负,这种悲凉贯穿全书。
读《将苑》时,总觉得诸葛亮在和自己较劲。他制定的那些高标准,更像是为了说服自己继续坚持。这种执念让人感到压抑,也让人看到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的无力。书中的每一条兵法,都像在提醒我们:有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奇书用兵,《将苑》乃诸葛亮毕生精华。得意时观之如沐春风,失意时读之若饮甘露。可为将相谋略,亦能作处世箴言。运筹帷幄者必读,贩夫走卒亦可悟。翻开扉页皆是兵书,掩卷沉思尽是人生。一字千钧,句句诛心;用兵如神,治国如棋。然则读此书者,须怀三分敬畏七分清醒,否则恐成纸上谈兵,反误了卿卿性命。智者读之愈智,愚者读之愈愚,诚哉斯言!
《将苑》是诸葛亮写的军事著作。书中内容精炼但道理很深。我们能看到他对带兵打仗的独到见解。他讲将领要有智谋,也要有仁德。他分析战场形势的方法很实用。读这本书时,我能感受到他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这本书不只是教人打仗,也是教人做人。后世很多名将都受这本书影响。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个出色的军事家。这本书正是他军事智慧的结晶。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