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吴兢

贞观政要

吴兢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共计10卷40篇。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以君臣对答的方式,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刘洎、马周、戴胄、孔颖达、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论,方便后人参考前人经验,以古为镜,择善而从。可能因为与作者吴兢同为谏臣的缘故,魏徵在书中的地位重要。吴兢完成此书之后曾经上呈给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不料非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因此而被贬官。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27983
治世之道,今人难及。 君臣问答,令人深思。 盛世气象,千年可见。 读过之后,只剩叹息。 帝王之术,都在这里。
2025年07月1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19117
治国理政的根本在于君主能够约束自己,言行符合正道,能够任用贤才造福百姓。不要滥用权力,滥用权力就会失去民心;不要随意更改政令,随意更改就会造成混乱。道德是治国的根本,制度是治国的框架,人才是治国的关键,政策是治国的工具。积累再多的财富,不如培养一批贤能的官员。所有治国方法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莫过于听取忠言了。 有作为的君主,就能够接受大臣的劝谏,从而成就太平盛世;昏庸的君主,就会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国家衰败。君主在即位之初,心志还未完全成熟,这时候身边的大臣如果都是正直之人,君主虽然不会刻意模仿,但在日常相处中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可惜很多君主到了中年,才意识到要修身立德,但积习难改。能够在犯错后及时反省,在白天做错事后夜里就醒悟,今天后悔昨天的过失,这样的君主已经很难得了。 说话要慎重,态度要谦和,处理政事要公正,制定政策要谨慎。魏徵等大臣敢于直言进谏,唐太宗能够虚心纳谏,这是贞观之治能够成功的关键。好的政策不在于多么复杂,而在于能否得到严格执行;好的制度不在于多么完善,而在于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君主和大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025年07月1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46891
吴兢此书辑录太宗君臣对话,颇似课堂笔记,读来令人疲惫。彼时所谓"政要",不过是为帝王描金,将贞观之治妆点得过于完满,使人难窥其瑕。君臣问答间机锋尽失,只剩刻板说教,何异于后世之官样文章?更可厌者,是那副道学面孔,满纸仁义道德,却暗藏刀笔吏的算计。观其文如嚼蜡,察其心若观火,所谓"政要"云乎哉,实乃一部精心粉饰的帝王教科书耳。
2025年07月1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44864
翻开《贞观政要》,就像推开一扇雕花木门,吱呀一声,盛唐的气象便扑面而来。吴兢的笔触不疾不徐,将贞观年间的君臣对答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着股子朝堂特有的檀香与墨香混合的气息。读这样的书,得泡一壶浓茶,让茶水的苦涩与文字的厚重在舌尖打架,才能品出其中三味。 这部政要录得实在,不玩虚的。太宗问得直白,魏征答得更直白,君臣二人像在演一场没有剧本的朝堂话剧。今人读来,那些奏对里竟藏着现代职场生存的密码——什么时候该进谏,什么时候该闭嘴,分寸拿捏得比当代HR手册还精准。不过最让人会心一笑的,是发现原来千古一帝也会被臣子怼得下不来台,魏征那"十渐疏"写得,简直像在领导办公室门口贴大字报。 慢读这部书时,常被某种既视感击中。房玄龄的"守成难"之论,放在今天上市公司财报会上都不过时;杜如晦的用人方略,活脱脱是当代猎头公司的黄金准则。最妙的是那些治国细节:如何处理旱灾,怎样平衡赋税,甚至连后宫用度都要拿到朝堂上讨论——原来盛世的底色竟是这般琐碎的柴米油盐。这种真实感让人恍惚,仿佛贞观年间的晨钟暮鼓,与今日写字楼里的打卡机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但读着读着,又会生出几分怅惘。书中那些金灿灿的治国理念,像被时光打磨得发亮的铜镜,照出的却是当代社会的某些褪色之处。太宗说"以铜为镜",而今人更多是拿美颜相机当镜子。魏征强调的"兼听则明",在算法推荐的时代反而成了奢侈品。这种古今对照的荒诞感,常常让人对着书页发愣。 吴兢的笔法有种特殊的魔力。他不搞宏大叙事,而是把帝王将相处成了坊间话本里的角色。你会看见李世民偷瞄魏征奏折时的小表情,能想象到房玄龄熬夜批公文揉眼睛的模样。这种写法让厚重的历史突然有了体温,就像在博物馆里突然听见千年前的咳嗽声。不过偶尔也会想,这怕是经过文人美化的职场剧吧?真实朝堂上的刀光剑影,大概比记载的要血腥十倍。 最耐人寻味的是书中那些沉默的留白。当褚遂良记录"帝默然"三个字时,背后藏着多少雷霆万钧?那些被史笔轻轻带过的争议,才是真正的人性修罗场。今人读史常犯的毛病,就是把古人当道德标本,却忘了他们衣袖里也揣着算盘。这部政要最珍贵处,恰在于它保留了君臣们作为凡人的那面。 夜读至"慎终如始"章节,窗外恰有雨打芭蕉。突然惊觉,这本政治教科书里竟藏着生命哲学。太宗晚年对"创业与守成"的焦虑,与当代中年人面对KPI时的失眠何其相似。不同的是,今人焦虑时刷手机,古人焦虑时写奏折。人类进步的标志,可能就是焦虑的表达方式变得更花哨了吧? 合上书页,指尖还沾着唐代的灰尘。这部政要像一坛老酒,初尝是治国方略的辛辣,细品却有人情世故的回甘。它告诉我们,最好的政治其实就是不装神弄鬼的常识,最妙的治国术不过是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落到实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偶尔读读这种老派的智慧,就像给躁动的心灵贴了剂清凉膏。
2025年07月1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03349
为官时读《贞观政要》,它告诉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治国时读《贞观政要》,它提醒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遇到难题时,它指点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臣失和时,它劝诫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骄傲自满时,它警示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不用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创业难,守成更难""任贤则理,在佞则乱"......无论何时,翻开《贞观政要》都能找到答案。每个从政者都会在执政过程中与这本书相遇。魏征直言敢谏,唐太宗虚心纳谏,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政治典范。书中的每句话都来自真实的历史场景,记录了贞观君臣如何把一个战乱后的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
2025年07月10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