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61425
2025年09月03日
读到《布瓦尔与佩库歇》最后一页合上书时,那种荒诞的共鸣感像潮水一样漫上来——这不就是当代知识分子的集体画像吗?两个抄写员用毕生精力验证人类知识的虚妄,这种黑色幽默让人笑到胃痛,又痛到想哭。比起那些正襟危坐的文学经典,福楼拜在这部遗作里扒光了所有文化人的底裤,那些在豆瓣标记"已读"却从不上架的书,那些朋友圈转发的哲学金句,不都是布瓦尔们的精神遗产吗? 虚伪的知识考古现场最令人拍案叫绝。两位主角像土拨鼠般在农业手册里钻洞,把葡萄藤修剪成教科书里的几何图形,结果收获季节满园枯枝。这种情节让我想起自己书架上落灰的《断舍离》,电脑里存了三年没打开的ps教程,还有发誓要每天练习却始终调不准音的尤克里里。福楼拜早看透了现代人的知识焦虑:我们不是在获取知识,而是在囤积知识的尸体。 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百科全书式的失败实验。当他们按照医学典籍给自己放血治疗感冒时,我仿佛看见朋友圈转发养生帖的父母,看见凌晨三点还在刷考研题库的自己。这种用知识武装到牙齿的愚蠢,比纯粹的愚昧更让人心碎。记得某个雨夜读到他们试图用化学公式制造爱情药剂,突然想起大学时那个抄满纳兰词追女生的室友——我们都曾是佩库歇,只是我们的烧杯里装着不同的试剂。 特别想拥抱书中那些戛然而止的章节。福楼拜故意留下未完成的科学笔记、半途而废的考古发掘、写了一半的小说草稿,这不正是当代人收藏夹的完美隐喻吗?我的kindle里躺着七百多本未读电子书,B站收藏夹存着两百多个"有空再看"的公开课,连网易云歌单都有几十个标着"睡前必听"却从未点开的专辑。这种未完成性不是缺陷,反而是最真实的生活注脚。 当布瓦尔最终回到抄写员岗位重新临摹文字时,我突然理解了福楼拜的温柔。这部看似嘲讽的作品其实给了所有知识饕餮者最大的宽恕:承认自己的局限,与虚妄和解。就像此刻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窗台上那本《存在与时间》依然停留在第七页的批注——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至少诚实地面向了这场永恒的徒劳。
布瓦尔与佩库歇
知书房
布瓦尔与佩库歇
居斯塔夫·福楼拜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
知书房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著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现实主义冒险小说,小说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流落荒岛四年的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主人公鲁滨逊因海难滞留荒岛28年,通过建造住所、驯养动物、解救土著"星期五"等行为顽强求生的故事。 小说原型源于1704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的真实遇险经历,丹尼尔·笛福结合自身航海见闻进行文学加工,将四年经历扩展为28年生存史诗。作品诞生于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开拓精神与个人奋斗的价值追求。
伊凡·伊里奇之死
知书房
伊凡·伊里奇之死
列夫·托尔斯泰 著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
知书房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中,沉浸于中世纪意大利的神秘氛围吧!本书出自创作了《人性的枷锁》与《刀锋》等不朽经典的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之手。虽然故事的主线讲述了菲利波·班多利尼(Filippo Bandolini)如何成为圣徒的历程,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清晰昭示:通往正道之路,往往荆棘丛生。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