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95821
2025年09月04日
用了整整一周,勉强看到一半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在东德当记者时被秘密警察监视的事情,内容很详细但读起来特别累。书里到处都是东德时期的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称,每翻两页就要查资料,不然根本搞不清楚谁是谁。 作者写了很多他和秘密警察周旋的细节,但很多地方看起来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机智勇敢。比如他反复强调自己多么聪明,多么会应付秘密警察的问话。可是仔细想想,他当时是英国名牌大学的教授,又是西方记者,本来就有很多特权。东德那些普通老百姓面对秘密警察时哪有这么多周旋的余地? 书里还提到很多东德普通人的生活,但感觉作者并不真正关心他们。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比如他找到自己的秘密警察档案时,花了很大篇幅描写自己的心情,对那些监视他的人却只是简单带过。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作者总是用高高在上的语气评价东德的一切。他写东德人怎么生活,怎么思考,就像在描述一群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虽然这本书资料很丰富,但看多了就觉得很压抑。
档案
知书房
档案
蒂莫西·加顿艾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奥斯维辛
知书房
奥斯维辛
劳伦斯·里斯 著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印尼Etc
知书房
印尼Etc
伊丽莎白·皮萨尼 著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3,500座岛屿组成,住着360个族群,说看719种语言。它不仅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也是一个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多样性与异质性的国家。印尼长年饱受殖民剥削与冲突战争蹂躏,拥有复杂的殖民经验与艰辛的现代化历程,加上其地理特征所导致的多种族、 多语言、多宗教的特性,要理解它殊为困难。伊丽莎白·皮萨尼曾先后以驻外记者和艾滋病流行病学家的身份周游印尼诸岛,深入观察和理解这个神秘多变、处于现代与传统的奇妙交汇处的国度,并深入剖析印尼近代史、政治制度、种族宗教认同、僵化官僚体制,以及传统的“黏稠”文化,将游历中所见所闻的零星片段逐渐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印尼画像。
与屠刀为邻
知书房
与屠刀为邻
让·哈茨菲尔德 著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 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精选书评
知书客421281
这本书让人失望。作者说自己写的是历史档案,但内容全是主观臆测。他采访的人太少,结论下得太快。整本书像是在给某些人洗白。真相不是这样的。很多重要细节被刻意忽略,反而大量描写无关痛痒的内容。读者想看的是事实,不是个人观点。这本书打着档案的旗号,实际上只记录了作者想看到的东西。这样的书不值得花时间读。
档案
知书房
档案
蒂莫西·加顿艾什
知书客904597
打开这本书,就像推开了认知的闸门,思绪如洪水般奔涌而出。赫胥黎用迷幻的笔触描绘意识边疆,读时有种微醺的畅快感。最打动我的是他说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艺术家。"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教会我的,是用全新的目光打量世界。合上书页时,感觉自己的心灵被轻轻撬开了一道缝隙。
知觉之门
知书房
知觉之门
阿道斯·赫胥黎
知书客878943
恍若走在迷雾中......每一页都是新的困惑。那些文字像漂浮的碎片,明明是通往真相的路径,读来却让人越发迷失。赫胥黎把知觉撕成碎片,又用哲学针线胡乱缝合——我究竟该相信眼前所见,还是药物带来的幻象?这本书是镜子也是迷宫,照见未知的自己,却找不到出口。
知觉之门
知书房
知觉之门
阿道斯·赫胥黎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