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5568
2025年09月04日
勉强翻完《太阳照常升起》,这书简直像杯兑了水的威士忌——看着透亮,喝起来却寡淡得让人恼火。海明威笔下那群在巴黎醉生梦死的美国佬,整天不是喝酒就是调情,明明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活得却像青春期没结束似的。特别是那个被战争废了的杰克,对着勃莱特那股子拧巴劲儿,看得人直想摔书——你要么就彻底放下,要么就大胆追求,半死不活地吊着算怎么回事? 说什么"迷惘的一代",我看就是吃饱撑的。战后创伤固然值得同情,但把放纵当解药也够幼稚的。波莱特在男人堆里打转的样子活像只花蝴蝶,偏偏每个男人还都吃这套,这种情节放在今天简直就是三流言情剧的套路。不过得承认,海明威的对话确实犀利,那些短促有力的句子像匕首似的,三两句就能把人物的性格戳个透亮。 最讽刺的是,这群人嘴上说着追求真实,实际上都在用酒精麻痹自己。他们在西班牙看斗牛时倒是突然清醒了,那种直面死亡的刺激感反而成了唯一的真实时刻。这种矛盾倒让我觉得有点意思——或许这就是海明威想说的:在虚伪的社交面具下,人们只有通过极端体验才能触碰生命的本质。但非要搞得这么极端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不配拥有意义了?
太阳照常升起
知书房
太阳照常升起
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泰比
知书房
泰比
赫尔曼·梅尔维尔 著
《波里尼西亚三部曲:泰比》是一部既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也不全是虚构,而是一部“融冒险、轶事、人种学和社会批评于一体的著作”。从表面上看,《泰比》确实像一部游记,叙述了主人公托莫的一些难忘的经历。他与同伴托比因忍受不了“多利号”船上枯燥无味的漂泊生活和残暴船长的呵斥与虐待而弃船闯人异域泰比峡谷。他们发现这里没有传说中所说的那么可怕,当然其中也不乏坏人,正如白人社会一样,异域泰比既有善良的人也有邪恶的人。他们初到时的感觉是这样一番情景:“我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我该如何描绘眼前的这一切呢?……
青春咖啡馆
知书房
青春咖啡馆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著
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靠近卢森堡公园的奥黛翁,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它像一块巨型磁铁一样,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从不考虑未来,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庇护。 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从哪里来的?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已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彼得堡之恋
知书房
彼得堡之恋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冈察洛夫 著
《彼得堡之恋》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平凡的故事》,1847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作品以19世纪俄国资本主义兴起为背景,通过贵族庄园文化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冲突,展现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图景。 小说围绕贵族青年亚历山大·阿杜耶夫的成长展开,描述他从耽于田园幻想到彼得堡追寻理想,历经七年挫折后在实业家叔叔影响下转向务实主义的过程。叔侄二人的价值观碰撞贯穿主线,既呈现封建宗法传统的瓦解,亦揭示资本主义文明的渗透。亚历山大多次情感与事业受挫后最终成为官僚资产者,其精神困境映射俄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生存抉择。作品通过个体命运变迁,批判封建农奴制弊端,反映贵族文化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衰亡。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