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51422
2025年08月01日
"写了一部小说,改变了一个时代少女命运的老绅士"——有人这样评价塞缪尔·理查森。如果没有《克拉丽莎》,18世纪英国文学可能永远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心理描写。这本书是开创性的,是当时书信体小说中最成熟的作品。 书中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让人联想到《简·爱》中的女主角。故事探讨的问题和《傲慢与偏见》有些相似。下面说说我的阅读感受。 克拉丽莎的性格特点是坚强、善良、有主见。她的悲剧命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这本书的女性意识很强,描写了很多女性面临的困境。这使克拉丽莎的形象更加真实。但当时的社会环境确实限制了她的选择,让她的人生变得艰难。 小说的情节发展比较慢,需要耐心阅读。如果不了解18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难以理解。我读这本书时断断续续花了很长时间,中间有好几次差点放弃。但是坚持读完会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克拉丽莎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她虽然遭遇不幸,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非常不容易。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部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致。通过一封封信件,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克拉丽莎内心的变化。这种写作方式在当时很新颖,现在读来依然觉得生动。
克拉丽莎 - 第 8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8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无名的裘德
知书房
无名的裘德
托马斯·哈代 著
《无名的裘德》(1895)是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此以后,哈代转向诗歌创作,《裘德》也被认为是他小说的“天鹅绝唱”。哈代自称要在书中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而悲剧。裘德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他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是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性,其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早已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裘德与淑作为自我奋斗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付出了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但终难施展抱负。《无名的裘德》堪称哈代最具社会批判力度的长篇;这一对失败者的生存奋争和精神追求,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耻
知书房
耻
J.M. 库切 著
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教授离了婚;他充满欲望,却缺乏激情。一段和学生之间的情事使他失业后,他遭到朋友的回避,遭到前妻的嘲笑,只好退居于女儿露西的小庄园。卢里教授的短暂拜访演变成一次长期的逗留——他试图在这一仅存的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然而,一场难以想象的暴力事件迫使父女俩不得不面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新南非社会中复杂的种族状况。
真理与歪理
知书房
真理与歪理
米哈伊尔·斯捷尔马赫 著
一部短篇小说集,通过不同的故事探讨了真相与谎言、真实与虚幻、诚实与欺骗之间模糊而复杂的界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