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汉斯·德尔布吕克这部《战争艺术史》时,我总忍不住想:这位普鲁士历史学家在书斋里挥斥方遒时,可曾想过他笔下那些冷冰冰的战术推演,都是活生生的人用血肉堆出来的?那些精妙的"兵力计算"和"战略转移",在战场上往往意味着父亲再也没能回家,妻子在废墟里翻找丈夫的残肢。这种将战争抽象成数学游戏的写法,让我想起现代某些军事专家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样子——他们可曾闻过火药混着尸臭的味道? 德尔布吕克对蛮族入侵的论述尤其令人不适。他把日耳曼战士描绘成某种会移动的象棋棋子,反复强调他们"缺乏战术纪律""不懂得合理配置兵力"。可当我读到塔西佗记载的森林部落时,分明看到的是被罗马铁蹄逼到绝境的族群,是母亲抱着孩子跳进莱茵河的惨烈。难道文明的优势,就体现在把屠戮量化得更精确吗?这种傲慢的"文明视角"像极了今天某些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指手画脚。 最讽刺的是书中对骑兵战术的探讨。作者用十几页篇幅论证马镫发明前后的杀伤效率差异,却对骑着战马冲进麦田的蛮族青年只字不提——那个可能只是为了给妹妹换条过冬的羊毛毯子才参战的年轻人,他的恐惧与绝望在德尔布吕克的价值体系里根本不配被记录。这种将人性彻底剥离的军事史观,简直是为后来两次世界大战的总体战思想埋下了祸根。 合上书时,窗外的无人机正划过夜空。我突然意识到,德尔布吕克笔下的战争艺术从未消失,只是进化成了更高效的杀人方程式。当现代军事专家们继续用他的方法论计算"可接受的伤亡数字"时,我们是否也该追问:究竟要多少具尸体,才能堆出一本真正有人味的战争史?
战争艺术史:蛮族入侵
战争艺术史:蛮族入侵
战争艺术史:蛮族入侵
汉斯·德尔布吕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