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2025年第二十三本书 读经济学著作时,常常会陷入一种奇特的困惑。这本书用鱼和美元讲述经济原理的方式确实生动,但当我合上书页,却发现自己站在更多疑问的十字路口。看着那些被简化成捕鱼和借鱼的故事,我总忍不住想:现实世界的经济真的能这样被完美解释吗? 作者把通货膨胀比作鱼票贬值,把国际贸易比作岛屿间交换,这种比喻让我时而恍然大悟,时而更加迷茫。特别是读到"鱼本位"货币体系时,我不禁怀疑:我们真的能用一个渔村的发展史来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吗?每当故事里出现"聪明的岛民"解决经济危机的情节,我就会想起现实中那些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样子。 最让我困惑的是书中对政府干预的一味否定。当看到"大鱼塘计划"被描述成纯粹的资源浪费时,我忍不住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难道所有政府行为都必然导致经济扭曲吗?作者把自由市场描绘得如此完美,可现实中的市场失灵又该如何解释? 书里对债务问题的解释尤其令人深思。当岛民们开始用借来的鱼票消费时,那种熟悉的既视感让我坐立不安。这不就是我们信用卡消费的寓言版吗?但问题在于,现实中的债务关系远比借鱼还鱼复杂得多。为什么同样的经济行为,在故事里显得如此清晰明了,在现实中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或许经济学就像这本书所展现的那样,永远在简明与复杂之间摇摆。我羡慕作者能用如此简单的故事来解释经济现象,却又忍不住怀疑这些故事是否过度简化了现实。合上书时,我反而比翻开前有了更多问题,这大概就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它从不会给你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只会让你在思考中不断推翻自己的认知。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彼得·希夫 & 安德鲁·希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  著
《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化”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