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说实话,读完《知觉之门》有种被抛进意识迷宫的眩晕感。赫胥黎那些关于麦司卡林的絮絮叨叨,与其说是哲学探索,不如说是一个嗑嗨了的知识分子在自说自话。我理解那个年代对致幻剂的新奇感,但整本书读下来就像在看一个醉汉拿着万花筒,非要论证里面扭曲的图案才是世界的本质。 最让人困惑的是他对"永恒"的执着追求。那些关于超越时空的玄妙体验,在第三章之后就开始变得重复而乏味。赫胥黎似乎陷入了一种自恋的循环:用迷幻体验否定现实世界,再用现实世界的逻辑来解释迷幻体验。特别是当他描述墙上的花纹变成"生命之舞"时,我甚至能感觉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那种过时的神秘主义气息扑面而来。相比之下,后来威廉·巴勒斯的《瘾君子》至少诚实地承认毒品就是毒品,不会给它套上这么多哲学光环。 全书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对日常感知局限性的讨论。当他说"大脑是过滤系统而非生产系统"时,确实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但这也引出了最大矛盾:一个声称要打破认知局限的人,却用最局限的文字来记录这种突破。那些冗长的形容词堆砌,就像试图用黑白照片捕捉彩虹的色彩谱系,读到最后只剩下审美疲劳。 最讽刺的是,这本书现在被奉为"迷幻文化圣经"。看看现实中因此走上嗑药道路的嬉皮士们,再看看赫胥黎笔下那个被过度美化的致幻乌托邦,简直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反讽画卷。我宁愿去读加缪的《西西弗神话》,至少那位承认荒诞就是荒诞,不会给它裹上糖衣。 整本书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思维骗局:先用新颖的概念吸引你,再用循环论证困住你。合上书页时,我非但没有获得什么"知觉解放",反而对所谓的超越性体验产生了更深的怀疑。也许有些门本来就不该打开,有些体验注定只适合留在个人的幻想里。给两星纯粹是尊重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知觉探险指南。
知觉之门
知觉之门
知觉之门
阿道斯·赫胥黎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