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战场上,荣耀与伤亡并存。利芬的《走向火焰》以冷静的笔触剖析帝俄末路,不带半分浪漫幻想。帝国的覆灭非因一时之失,而是层层累积的制度之殇。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对史实的敬重,每个决策背后都有其理性逻辑,而悲剧恰恰在于这些理性如何在时代的挤压下演变为灾难。这般清醒的写作,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理解败亡,比歌颂胜利更需要智慧。
走向火焰
走向火焰
走向火焰
多米尼克·利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哈布斯堡的灭亡
哈布斯堡的灭亡
哈布斯堡的灭亡
杰弗里·瓦夫罗  著
"哈布斯堡王朝曾在十七世纪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守护欧洲文明;当拿破仑军队在欧洲无往不利时,哈布斯堡王朝也是抵抗革命势力的中流砥柱。但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欧洲,这个以多民族著称的“帝国”,如何能够继续保有共主的地位? · 作者分析,这个古老帝国昧于现实,自不量力地走入 与德国连手向全欧洲宣战的窘境。原来自十九世纪后半的几十年来,帝国的军力、国力,早在底下诸民族的威胁、瓜分里四分五裂了。当在萨拉热窝的行刺事件发生时,哈布斯堡还自信满满地选择用武力解决,而不是寻求外交斡旋,对危机的来临丝毫不觉。 · 哈布斯堡的愚蠢行径,刚好正中欧洲各国的下怀,各国对战争早已跃跃欲试,只差没有引信点燃。这印证丘吉尔说过的:欧洲的荣耀与安全竟系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上。 开战时刻,奥匈帝国转眼间便溃不成军,炮弹不足、训练过的兵源不足、冷兵器时代的打法、估算错误的战略、失去现实感的战术,种种因素导致奥匈帝国只是把自己境内六成的男子送入碎骨机,连生病无法上战场者也无例外。 · 史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人类等于在二十世纪初又经历了一场“三十年战争”。一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多半局限于西战线。本书作者试图结合军事史和外交史专长,呈现东战线错综复杂的经过。一战之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变,两个古老的帝国崩解——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本书从战败者的角度来阅读一战,也揭开少有人研究的东欧与巴尔干的面纱。"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