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说实话,《局外人》带给我的震撼是后知后觉的。刚读完时只觉得这是个平淡到近乎冷漠的故事,可当默尔索那句"因为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而被判死刑"的荒诞逻辑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加缪笔下的锋利。这个穿着白色亚麻衬衫在葬礼上喝咖啡的男人,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那个不愿配合社会表演的角落。 主角默尔索的冷漠反而让他成为文学史上最真实的人物之一。他不会为了讨好法官而假装悲伤,不会为了迎合情人而说违心的情话,甚至面对死刑也只是平静地接受。这种近乎残酷的诚实戳穿了现代社会最虚伪的假面——我们都在被迫扮演某个角色,而默尔索拒绝表演的姿态恰恰成了对生活最辛辣的讽刺。法庭上那场审判简直是人类社会的绝妙隐喻:人们不在乎真相,只在乎你能否完美演绎他们期待的角色。 特别想说说那个炙热的太阳。加缪用近乎生理性的笔触描写阳光如何影响着默尔索的每一个决定,这种写法实在天才。当检察官义正言辞地指控默尔索"道德沦丧"时,谁又能说清楚究竟是阿拉伯人先掏出刀子,还是地中海烈日先烧毁了理智?这种对存在主义困境的具象化描写,比任何哲学论文都来得直击心灵。 相比其他存在主义作品艰深晦涩的哲思,《局外人》的伟大之处在于用最朴素的语言道破了最深刻的真相。我至今记得默尔索在牢房里数着阳光移动的轨迹等待死刑的场景,那种对生命荒诞性的坦然接受,反而成就了某种惊人的英雄主义。有时候深夜想起这个情节,会不自觉地摸着自己手腕幻想铁窗后的晨光——这种代入感是其他小说很少带给我的。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可能是玛丽这个角色稍显单薄。作为默尔索唯一产生过真实情感的对象,她的形象始终停留在"喜欢游泳的办公室女孩"这个层面。但转念一想,或许这正是加缪刻意为之——在默尔索的认知里,所有人都是模糊的背景板,包括他自己。 读完半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在社交场合被迫挤出标准笑容时,总会突然想起阿尔及尔海滩上那个被阳光晃晕了眼的男人。在这个要求每个人都要"合群"的世界里,能够像默尔索那样诚实面对自己的不合时宜,未尝不是种奢侈的勇气。这本书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明知道默尔索的结局,却会在某个炎热的午后突然理解他所有的选择。
局外人
局外人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