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刚读到一半就忍不住想夸,纳戈尔斯基这书写得也太带劲了!首先得说他这个史料挖掘能力简直绝了,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罗列数据,而是把档案室里发黄的会议记录都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故事。看他写希特勒在狼穴大本营暴跳如雷那段,我都能脑补出元首把铅笔摔在作战地图上的画面,这细节把控力简直像在历史现场装了摄像头。 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完全没走传统军事史的老路。别人写战争都是飞机坦克伤亡数字,他倒好,专门盯着德国将军们午饭后打瞌睡误了战报这种八卦写。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反而把第三帝国这台战争机器内部的锈蚀给扒得明明白白。读到曼施坦因一边抱怨莫斯科的泥泞道路,一边偷偷把冻伤的士兵数量往少了报时,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溃败从说谎开始"。 要说缺点可能就是地图插得太少了,我这种军事小白经常要摸出手机查布良斯克在哪儿。不过作者特别聪明地用天气报告代替枯燥的行军描述,谁能想到1941年秋天的早霜居然成了比苏联红军更可怕的德军杀手?这种另类视角看得我拍案叫绝,感觉就像在破译历史的密码。要说有什么遗憾,就是书里对普通德国士兵的描写少了点,要是能多些战地家书的片段就更完美了。但转念一想,可能正是这种克制才让重点更突出——失败从来不是某个瞬间的偶然,而是无数个傲慢决策堆起来的必然。
1941:德国走向失败的那一年
1941:德国走向失败的那一年
1941:德国走向失败的那一年
安德鲁·纳戈尔斯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斯科特·安德森  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使其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书中描写了劳伦斯以气魄发动的长途奔袭亚喀巴、大马士革土耳其守军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阿拉伯枭雄费萨尔王子的友谊等诸多历史细节,突出剖析劳伦斯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内心对于英帝国中东政策的反抗与挣扎。为了突出劳伦斯的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壮举,作者还以并行线索叙述两位杰出的美国与德国情报人员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对劳伦斯的衬托。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传主充满魅力,传记本身也文笔优美流畅,情节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战东线史、英帝国外交政策、中东现代史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