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06852
2025年09月04日
有人从中看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治家之道,我却只读到一篇道貌岸然的封建说教。这位北朝士大夫絮絮叨叨地训诫着子孙,字里行间透着迂腐的礼教气息和令人窒息的家长权威。在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年代,这部家训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特权的工具。所谓的"家训"里,到处是对女性的歧视,对庶民的轻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处世之道,今天看来不过是包裹着糖衣的封建糟粕。
颜氏家训
知书房
颜氏家训
颜之推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反经
知书房
反经
赵蕤 著
《反经》原名《长短经》,《长短要术》由唐代赵蕤著,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这是一部智谋奇书,因为主要讲帝王权谋、有资于治国之道。本书所讲帝王之道可分为“为政”、“王霸”和“治兵”三大部分。“为政”包括《文上》、《文中》、《文下》前三卷,主要讲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手段:如卷首《大体》篇即提出“天子拱己而正”的帝王为政之术,围绕这个问题,下文的《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六篇都是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著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内容宏富,长短不拘,最长者《苏淞二府田赋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者《召杀》仅有9字。其中不少名言警句,传诵千古,如“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如“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士庶。这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著
简称《风俗通》。东汉应劭著。原书30卷,今本仅存10卷。清·严可均在《全后汉文》中辑佚文6卷;《姓氏篇》自宋已佚,后又在明《永乐大典》中辑出,附录于末。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除10卷外,还将收集到的唐、宋、明三代各类书中保存的佚文编文27部分附于后。10卷篇目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神经、山泽,137条。该书写作于“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的东汉末年,写作目的是“言通于流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从而用以整齐风俗,使上下之心“咸正于正”(引文均见《风俗通义》序)。全书依据原始儒家理论,论考古代历史、风俗礼仪、时人流品、音律器乐、山河薮泽、怪异传闻,内容涉及极广,多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范晔在评价该书时曾说过:“文虽不典,后世服洽闻。”版本甚多,《四部丛刊》影元大德本较佳。注本还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3552
这本家训吹得太过。看起来是教做人,实际上全是老生常谈。写得头头是道,说的却是一个人心里明白却做不到的事。当官要清廉,孝顺要真诚,这种人尽皆知的道理还要写上一本书?而且里面掺杂太多私货,把自己家族那点事当普世真理。说的好听是家训,其实就是管教子孙的绳索。想靠一本书教出品德高尚的人?除非读的人本就高尚,否则白费力气。
颜氏家训
知书房
颜氏家训
颜之推
知书客695923
家风教诲,字字真切。同为父母,谁不望子女品性端方、处世有度?门风家规,可不就是咱们中国人说不尽的心头事?每当读到"施而不奢,俭而不吝"这句,总想起老辈人那些絮叨,听着烦,细想却都在理。颜家这几条家训传了千年,说到底还不是盼着子孙平安顺遂?
颜氏家训
知书房
颜氏家训
颜之推
知书客465969
你确定要读吗?这本书真的很啰嗦。同一个道理反复说。他总在问问题然后又自己回答。比如教导子孙要怎么做。然后又问难道不该这样吗?说来说去就那几句。仁爱很重要。礼教很重要。节俭很重要。你说烦不烦。但有些话确实有道理。比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比如少说多做。所以看你怎么想。
颜氏家训
知书房
颜氏家训
颜之推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