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7824
2025年08月01日
初读颇觉生涩,合上书时却已热泪盈眶。萧伯纳的笔锋像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时代假象时,我分明听见自己世界观碎裂的声响。不合作主义的本质非消极抵抗,而是以最彻底的清醒保持站立——这种姿态至今仍灼痛着每一个妥协者的灵魂。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知书房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乔治·萧伯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战争与和平
知书房
战争与和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著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该作以俄法1812年战争(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在整个俄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战争与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 该小说还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等。
堂吉诃德
知书房
堂吉诃德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 著
"西班牙拉曼查地方有一位乡绅,酷爱骑士小说,终日捧读,手不诗卷,最后读昏了头脑,竟异想天开,想要做一名游侠骑士,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闯荡天下,便自称堂吉诃德,并说服村上一位农夫做他的侍从,乘马持矛,踏上冒险之途。 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书中的人和事,所以,在他的眼中,妓女是贵妇,客栈为城堡;他同风车厮杀,将羊群视为军队;闹了许多笑话,出尽了洋相。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一命归西。 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潘沙主仆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追求理想,一个非常现实,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又象征人的双重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因此,使作品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每况愈下
知书房
每况愈下
约翰·韦恩 著
20世纪5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支批判现实的文学新军——“愤怒的青年”。约翰·韦恩的《每况愈下》是“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中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小说主人公查尔斯·兰姆利步出大学校门后,在战后急剧变化、令人困惑的社会里感到无所适从、前途渺茫。他试图反抗传统社会,建立和保持自我,发誓要摆脱金钱和地位的控制,拒绝所受教育可能提供的向上爬的便利。最终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冲破罗网的一番苦心全落空了,已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都濒临毁灭的边缘,而当初自己拼命反抗和拒绝的那些东西却在强烈地诱惑着他。小说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画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5121
读这本书让我很困惑。萧伯纳说社会主义好,但主人公又在反抗它。他提到了很多想法,但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我看不懂他想表达什么。一方面他说要改革,另一方面又批评改革无效。整本书充满了矛盾。主人公的行为前后不一致,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但最后也不确定该认同哪个观点。也许这就是作者要的效果?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知书房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乔治·萧伯纳
知书客298165
读起来像和萧伯纳喝下午茶,这位毒舌老头的文字依然犀利得让人拍案,他会用最优雅的英式幽默戳破你心里那点虚伪的泡泡。在这个人人喊着躺平的时代,他笔下的"不合作"反而成了最清醒的生活姿态——不是消极抵抗,而是拒绝被定义。合上书发现,这位1925年的老绅士,早把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写透了。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知书房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乔治·萧伯纳
知书客334622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很矛盾。萧伯纳笔下的社会主义者既理想又固执。他拒绝妥协,坚持自己的原则。但现实中的社会改革需要合作和让步。我看着他的选择,觉得困惑。他是不是太极端了?或许他的坚持有道理?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到底是对是错?读完后我还是没想明白。可能这就是现实吧,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知书房
一个不合作的社会主义者
乔治·萧伯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