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7163
2025年09月04日
说来惭愧,我是在二手书店的哲学区发现这本泛黄的《哲学辞典》的。当时它被夹在尼采和叔本华之间,书脊上烫金的字迹已经有些斑驳。朋友见状打趣说,这大概就是哲学经典的宿命——被无数人翻阅,却很少有人真正读懂。但正是这种略带沧桑的质感,让我觉得它比那些崭新的精装本更值得一读。 伏尔泰的文字有种特别的魅力,就像在咖啡厅里遇到一位博学又幽默的老绅士。他谈论上帝时带着狡黠的微笑,讨论自由时眼中闪烁着火光,说起人类的愚昧时又会无奈地摊开双手。这种写作风格让我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同样是用轻松的笔调探讨严肃的话题,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陷入思考。 辞典中关于"宽容"的条目最令我动容。伏尔泰写道:"我们都是在黑暗中航行的船只。"这句话让我想起去年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幅古航海图,上面标注着"此处有龙"的警告。人类对未知的恐惧自古如此,而伏尔泰给出的解药是互相理解。我特别喜欢他把不同宗教比作同一条河流的支流这个比喻,这让我想起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无论支流如何蜿蜒,最终都会汇入大海。这种包容的智慧,在今天这个充满对立的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 "自由"这个词条读来特别痛快。伏尔泰像一位击剑大师,用锋利的语言刺穿各种虚伪的说教。他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时,我仿佛看见他站在议会中央,周围是鼓掌的幽灵们。这让我联想到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种种争论,人们总是急于反驳对方,却很少真正倾听。伏尔泰的这句话,就像给这个喧嚣时代的一剂清醒剂。 辞典中关于"中国"的记载让我会心一笑。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推崇,对科举制度的赞赏,都带着18世纪欧洲知识分子特有的东方想象。这让我想起现在西方人对"东方智慧"的追捧,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过他对中国宗教宽容的描述确实击中要害——在我的家乡,佛寺和道观比邻而居的景象再平常不过,这种和谐共处的智慧,或许正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 最打动我的是伏尔泰谈论"幸福"的方式。他没有给出抽象的定义,而是说"耕种自己的花园"。这个比喻如此朴实,又如此深刻。去年春天我开始在阳台上种番茄,每天观察它们生长的过程,确实体会到了这种简单的快乐。伏尔泰似乎在告诉我们,哲学不应该只是高塔中的思辨,更应该是生活中的实践。 辞典中关于"偏见"的讨论让我反思良久。伏尔泰说偏见是"没有经过思考的判断",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对某些事情的武断看法。记得有次旅行时,我因为语言不通而对当地人的热情产生误解,后来才发现他们是真心想帮忙。这种经历让我明白了伏尔泰所说的"旅行能够治愈偏见"的深意。 伏尔泰对"理性"的诠释最有意思。他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把理性神化,而是指出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这让我想起大学时参加辩论赛的经历,有时候最严谨的逻辑推理,反而比不上一个真实的故事打动人。伏尔泰似乎早就明白,人类不仅是理性的动物,更是情感的动物。 读完整本辞典,最让我惊叹的是伏尔泰思想的现代性。他在谈论宗教宽容、言论自由、司法公正时的观点,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这让我意识到,好的思想就像葡萄酒,时间越长越显醇厚。合上书页时,我仿佛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位三百年前的智者,用他犀利的智慧和温暖的人性光辉,照亮了我思考的许多角落。 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你提问的方式。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独立思考的大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种清醒而睿智的声音了。每次重读,我都能发现新的闪光点,这大概就是伟大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哲学辞典
知书房
哲学辞典
伏尔泰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斐德罗
知书房
斐德罗
柏拉图 著
柏拉图的《斐德罗》是一部哲学对话录,可能写于公元前世纪晚期。文本主要通过苏格拉底和斐德罗之间的对话探讨爱和修辞的主题,研究这两个概念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它们对人性和沟通的意义。 《斐德罗》的开篇介绍了斐德罗,他讲述了与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吕西阿斯在一起的时光。他准备分享吕西阿斯新撰写的关于爱的演讲,其中认为非爱人可能比爱人更可取。当他们走到附近的一棵梧桐树上阅读演讲稿时,苏格拉底对修辞的价值表示怀疑,引发了关于爱的本质、演讲的艺术以及知识和纯粹观点之间区别的讨论。这为更深入地探索情感联系背后的哲学以及如何表达情感联系奠定了基础。
利维坦
知书房
利维坦
托马斯·霍布斯 著
《利维坦》(Leviathan,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又译《巨灵论》)是托马斯·霍布斯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651年首次出版。 《利维坦》一共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论人”,以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为出发点,论述“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的问题。第二部分“论国家”,主要论述了由契约所产生的国家的各种形态、主权以及人权。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主要论述了教会的政治地位与个人的信仰自由。第四部分“论黑暗王国”,主要对宗教、哲学以及政治思想展开意识形态的批判。 该著作详细阐明了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给后来的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该书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列为领袖人物必读名著之一,被列为政治书籍之首,在19世纪的欧洲,更是为各国元首所追捧,是王室教育的基础教材,也是国王日常必读书籍之一。
沉思录
知书房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 著
《沉思录(新版)》是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重要典籍。玛克斯并不曾努力建立哲学体系,所以在《沉思录(新版)》里我们也不必寻求一套完整的哲学。他不是在作哲学的探讨,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现一种道德的热诚。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沉思录(新版)》共计12卷,此版译文出自大师梁实秋先生之手,并配有译者的点评、批注,而其所选译文也是最接近原著意愿的Haines版。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