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29185
2025年09月04日
重读波兰尼的《巨变》,恍如隔世。十年前初遇这部著作时,那种醍醐灌顶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可如今再读,却多了几分复杂的心绪。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具洞察力的经济史著作",在当下这个全球秩序剧烈动荡的时代,既令人惊叹其预见性,又让人不禁感慨其局限性。波兰尼笔下那个"双重运动"的理论框架,就像一面照妖镜,既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灶,又暴露出其解释力的边界。 波兰尼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判,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他揭示的"市场社会"的悖论——市场需要脱嵌于社会才能运转,却又必须重新嵌入社会才能存续——简直是对新自由主义时代最精准的预言。每当我看到那些鼓吹"市场万能"的论调,就会想起波兰尼的警告:将土地、劳动力和货币完全商品化,最终必然引发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这种洞见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当下的全球动荡中得到了惊人的验证。但我也常常在想,波兰尼是否过分夸大了这种"反向运动"的必然性?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社会抵抗的碎片化和无力感,而非他所预言的那种强有力的社会自我保护。 《巨变》中对金本位制的分析堪称经典。波兰尼将19世纪金本位制的崩溃视为第一次全球化的终结,这个视角至今仍让人拍案叫绝。他描绘的那个"百年和平"的幻象,与当下我们经历的全球化退潮何其相似。但当我合上书页,一个问题挥之不去:波兰尼是否过分迷恋"嵌入性"这个概念?在数字化和金融化如此深入的今天,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已经变得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那些算法驱动的平台经济,那些跨国流动的虚拟资本,已经打破了波兰尼所理解的那种"嵌入"与"脱嵌"的二元对立。 波兰尼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非此即彼的批判,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思考。他指出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式的混合经济——在战后欧洲确实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读到这里,我不禁苦笑:如今这条道路不也陷入了困境吗?福利国家的危机、民粹主义的崛起,都在提醒我们波兰尼方案的局限性。他或许低估了资本的力量,也高估了民主政治对市场的约束能力。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市场的变形而非驯服,是社会的碎片而非团结。 最让我感慨的是波兰尼对自由的论述。他将真正的自由定义为"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扩大实质性自由的范围",这个定义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现实是,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自由被重新定义的时代。数字监控、算法统治、信息茧房,这些波兰尼无法想象的新现象,正在重塑自由的边界。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波兰尼活在今天,他会如何分析这些新情况?他那个基于工业社会的分析框架,是否还能适用? 重读《巨变》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波兰尼的那句话:"允许市场机制成为人类命运的唯一主宰,实际上会导致社会的毁灭。"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警示意义。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波兰尼的理论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全球化2.0时代的"巨变",已经超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想象。数字货币、人工智能、气候危机,这些新变量正在书写着新的"大转型"故事。 合上书本,我既惊叹于波兰尼思想的深度,又感慨于历史的吊诡。他预见到了市场社会的危机,却没能预见危机的新形态;他批判了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却没能提供足够有力的替代方案。这或许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它既给我们启示,又留下思考的空间。《巨变》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提问的书。在这个意义上,重读它带给我的不是确切的结论,而是更深刻的困惑和更迫切的思考。这种阅读体验,或许正是经典著作最大的价值。
巨变
知书房
巨变
卡尔·波兰尼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金融的智慧
知书房
金融的智慧
米希尔·德赛 著
1688年,作家何塞·德·拉·维加将金融描述为世界上“公平又具欺骗性、崇高也臭名昭著、既精致也粗俗”的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无论是金融服务、金融产品,还是金融从业者都饱受了所有的诟病。而在哈佛金融学教授、本书作者米希尔·德赛看来,金融的本质并非只有欺骗与丑恶,它同样可以是公平、高尚和美好的。 这本书源自“哈佛金融MBA班的后一课”,德赛教授凭借其对文学、电影、历史、哲学的丰富知识和标志性的幽默与智慧,打破传统金融教育的局限,揭示了金融的内在运行逻辑,为理解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了全新视角。德赛认为,金融的核心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息息相关。例如,保险的出现是因为生活中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而金融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风险。书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类比:简·奥斯汀和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小说可以作为风险管理的指南;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作品让人联想到金融杠杆的运用;而梅尔·布鲁克斯的电影《制片人》则教会我们受托责任的重要性,破产法让我们学会如何优雅地面对失败,而并购的教训则可以应用于婚姻关系的维系。 这本书不仅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重新审视自身职业的机会,也为那些对金融知之甚少的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金融世界的大门,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智慧且富有情感的金融世界,引导读者思考金融如何在风险与机遇、自由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坚守道德与责任。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知书房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彼得·希夫 & 安德鲁·希夫 著
你一定非常想知道: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存钱?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有,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又是怎么发生的? 如何对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进行专业而又生动的分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让从9岁到90岁的读者都能通过一本书洞悉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岛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架子上取下来,放回到厨房的餐桌上。它本就该属于那个地方。 这个关于鱼、渔网、存钱、借钱的故事揭示了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映射出当今经济体制与政策暗藏的漏洞。希夫兄弟以机智幽默的手法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胀的根源,利率的影响,政府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讨论,却常常被误解。对于那些想走出误区,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常识的读者,这本书会带来惊喜。
经济学通识课
知书房
经济学通识课
尼尔·基什特尼 著
耶鲁大学权威出品。 本书介绍了40多个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产生与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经济学事件,以简明易懂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初涉经济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入门途径。 书中记述了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等人的卓越贡献,也分析了经济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话题, 从货币的产生和平均地权论的兴起,到经济大萧条、企业家精神、环境破坏、分配不均和行为经济学等。这是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也展示了经济学的发展如何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指出,“如何满足需求”是经济学中的关键命题。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求富足快乐的人生。
精选书评
知书客749673
读完《巨变》才明白,我们这代人正在见证历史!波兰尼的洞见太准了,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矛盾被他看得透透的。每次重读都有新收获,特别是他对"嵌入性"的分析,放在当下依然闪闪发光。作为中国人,更能体会他说的"双重运动"——我们不就是在这条路上吗?这本书让我为人类思想的深度感到骄傲!
巨变
知书房
巨变
卡尔·波兰尼
知书客494043
读这本书就像在迷宫里打转。作者讲了很多道理但都没说清楚。一开始觉得观点新颖,后来发现都是空话。他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特别复杂。我看到一半就想放弃。很多概念都是生造的,完全没必要。整本书读下来很累但收获很少。感觉作者在故意绕圈子显得自己很厉害。这些理论现在看已经过时了。建议直接看别的经济学家写的书。
巨变
知书房
巨变
卡尔·波兰尼
知书客261147
翻开这本书时对经济学一窍不通,却在波兰尼笔下看懂了市场的真相。他把资本主义的真相撕开给我们看,原来我们都被困在这张无形的网里。当读到"土地不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时突然泪目,因为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在工作中感到异化。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理论书,而是照亮我们生存困境的明灯。合上书页时,我感觉自己重新获得了作为人的尊严。
巨变
知书房
巨变
卡尔·波兰尼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