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去斯万家那边
去斯万家那边

去斯万家那边

马塞尔·普鲁斯特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所有语言中最具阅读乐趣的作品之一,也堪称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 在《去斯万家那边》的开篇部分,《追忆似水年华》全书的主题便已引出,叙述者对自己在巴黎和贡布雷的童年生活进行了回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对母亲那著名的晚安吻的描绘。叙述者回忆起自己对斯万的女儿吉尔贝特的爱恋,由此牵出斯万对奥黛特的痴情,以及新贵维尔迪兰家族的崛起。
更多
书评  · 1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14813
读《去斯万家那边》让我感到困惑。这本书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但我实在没看出它好在哪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一个孩子睡觉前的心理活动,整整几十页都在写他怎么睡不着。这种写法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书中的角色也很奇怪。主角马塞尔总是对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耿耿于怀,比如一块小玛德琳蛋糕能让他回忆半天。我理解记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作者把这种感受写得过于夸张了。他母亲的一个晚安吻能让他纠结几十页,这种描写方式让人感到疲惫。 最让人困惑的是书中的时间概念。作者经常突然跳转到多年后的回忆,然后又回到当下。这种写法让故事变得支离破碎,很难跟上他的思路。有时候一段对话刚说到一半,作者就开始描写二十年后对这件事的看法。 书中的人物对话也很别扭。他们说话总是拐弯抹角,明明可以直接表达的意思非要绕来绕去。比如斯万谈论爱情时,用了大量抽象难懂的比喻。这些对话读起来很费劲,而且显得很不真实。 景物描写部分同样让人困惑。作者能用好几页纸来描写一座花园,但描写的重点总是出人意料。他会突然注意到一朵花的花瓣形状,或者阳光照射在树叶上的角度。这些细节描写过于琐碎,反而模糊了整体的画面感。 书中的情节发展也很缓慢。读了一百多页后,故事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大部分时间都在描写主角的内心感受,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这种写法让整本书显得特别拖沓。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18039
我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把《去斯万家那边》捧上神坛。普鲁斯特那些冗长得令人窒息的句子,那些像蜘蛛网一样纠缠不清的回忆,真的值得花上几百页的篇幅去描写吗?我尝试着让自己沉浸在他描绘的贡布雷小镇里,但那些关于玛德琳蛋糕的描写,那些没完没了的感官体验,除了让我感到疲惫之外,还能带来什么? 说实话,我在想,如果我也生活在那样的贵族圈子里,整天无所事事,是不是也会变得如此敏感多愁?但我更怀疑,这种近乎病态的自我剖析,这种对记忆碎片的过度解读,是否真的具有普遍意义?普鲁斯特笔下的世界就像一座精致的玻璃房子,美丽却脆弱,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优越感。作者看似在描写记忆,实则处处标榜自己的品味和教养。当他在描述斯万家的沙龙时,那种对社交圈子的迷恋简直令人作呕。我不禁要问:这些上流社会的无聊消遣,这些关于艺术和音乐的所谓高谈阔论,真的比一个普通工人的生活更有价值吗? 更糟糕的是,整本书都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怀旧情绪。普鲁斯特似乎永远活在过去里,对现实世界充满恐惧和逃避。这种态度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一种精神疾病。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行动的时代,而不是沉溺于回忆的时代。 当然,有些人会说这是意识流文学的杰作。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的自我陶醉。他把大量精力花在描写一块蛋糕的味道上,却对当时法国社会的种种问题视而不见。这种文学真的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吗?我宁愿去读一本描写普通人真实生活的书。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59825
迷途者终将找到归途。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去斯万家那边》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