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之路
众生之路
塞缪尔·巴特勒

众生之路

塞缪尔·巴特勒  

《众生之路》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语言幽默诙谐而又深刻犀利。作者通过英国传教士家庭中儿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展现并攻击了那些已被旧传统教养得愚昧无知、思想僵化、伪善、顽固的一代人,极力要对下一代人如法炮制,力图使这种愚昧无知、伪善和顽固的形象传之万代而不衰。因此,在英国文学史上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24470
我们总说要反抗命运安排,却活得比谁都循规蹈矩。《众生之路》不过是用精致的文字包装了又一个世俗的谎言——它告诉你人生充满选择,可字里行间都是对既定轨道的谄媚。主人公的所谓觉醒,不过是换了个更体面的笼子。我们读着感动,转头却继续在别人画好的格子里填色。说到底,这部小说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它本身就成了它所批判的那种人生的共谋者。哪有真正的众生之路?只有一个个自欺欺人的独木桥。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19117
每次翻开《众生之路》,总像在雾中行走,看不清方向却不得不前行。巴特勒笔下那些被家族期望压弯的脊梁,那些在宗教与科学间摇摆的灵魂,让我想起自己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的茫然。我们总以为能摆脱父辈的影子,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现自己正重复着他们最可悲的姿态。书中那些笨拙的自我救赎,那些半途而废的叛逆,恰似我们每个人试图挣脱命运时留下的狼狈痕迹。最令人困惑的是,当我们终于看清这条"众生之路"不过是永恒的轮回时,却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太远。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场荒诞的徒劳,我们既不能完全服从传统,又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造物主。每次合上书页,窗外的暮色都显得比往常更加沉重。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75993
读了小半本实在看不下去了。巴特勒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聪明?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都像提线木偶,被他用刻薄的笔调随意摆布。他把父母写得那么不堪,把宗教说得一文不值,好像全世界就他一个人看清了真相。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人很不舒服。 他反对传统家庭关系的样子特别可笑。他自己明明出身富裕家庭,却摆出一副受苦受难的模样。普通人为了养家糊口天天奔波,他倒好,躲在书房里写这些风凉话。现实生活哪有他说的那么简单?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衣食无忧地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那套非黑即白的逻辑。要么完全服从社会规范,要么彻底反抗,中间道路在他眼里都是懦弱。这种极端思维根本不适合现实生活。我们普通人要的是在责任和自由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像他那样走极端。 他笔下那些"觉醒"的角色也很假。现实中的人怎么可能突然就大彻大悟?这种描写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完全脱离实际。要说揭露人性阴暗面,比他写得真实深刻的作家多了去了。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87072
在翻阅维多利亚时代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献时,塞缪尔·巴特勒的《众生之路》反复被提及。这部半自传体小说最令我震撼的,是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宗教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那些以"为你好"为名的精神暴政,往往比肉体折磨更具毁灭性。欧内斯特的成长轨迹像一面残酷的镜子,照出了多少人在"神圣教育"阴影下扭曲的灵魂。 阅读时总忍不住代入:如果我也被困在庞蒂菲克斯家的育儿室里,每日面对那些冗长的祷文和随时落下的戒尺,是否还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欧内斯特的每一次觉醒都令人揪心——当他发现最虔诚的姑妈私下篡改遗嘱,当那位道貌岸然的牧师对男童伸出魔爪,当整个宗教体系精心编织的谎言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塌。这种幻灭感我太熟悉了,就像突然发现从小仰望的星空不过是投影在天花板上的荧光贴纸。 但巴特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让主角停留在控诉阶段。欧内斯特经历的三重蜕变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神越狱:先是机械地服从教条,继而陷入彻底的虚无主义,最终在解剖社会规则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思想自由。特别喜欢他处理遗产纠纷那段描写,当这个曾经的提线木偶学会用契约精神对抗道德绑架时,那种笨拙却坚定的反抗比任何英雄史诗都更动人。 小说结尾处欧内斯特选择成为作家这个细节充满隐喻。当他把父亲那套布道词改写成讽刺小说时,完成了最漂亮的复仇——用敌人武器改造的矛,刺穿了虚伪的盔甲。这种将创伤转化为创作能量的过程,让我想起尼采那句"凡不能杀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巴特勒用幽默淬炼出的清醒剂,至今仍在解救那些被困在"为你好"牢笼里的灵魂。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7999
考虑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讽刺意图,我仍然觉得这本书让人失望。主要问题是书中的人物塑造过于单薄,特别是主角欧内斯特,他的成长轨迹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充满了不合逻辑的转折和生硬的说教。他那些所谓的觉醒时刻,读起来就像是被作者强行安排的戏码,完全看不出一个真实人物该有的心理变化过程。 书中其他角色也好不到哪去。西奥博尔德夫妇作为典型的虚伪宗教代表,他们的形象简直就像是从讽刺漫画里直接搬出来的,夸张到让人出戏。虽然作者可能是想借此批判宗教的伪善,但这种处理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反而削弱了批判的力量。更糟糕的是,书中充斥着大段大段的议论,这些内容不仅枯燥,而且严重打断了故事的节奏。 唯一让我觉得还有点意思的是奥弗顿这个角色,虽然他出场不多,但至少给人一种真实感。相比之下,欧内斯特的所谓成长历程简直就像是一场闹剧。特别是当他突然获得遗产那段,完全就是作者在偷懒,用最省事的方式解决所有矛盾。 这本书叫《众生之路》,但读完后我完全不觉得它展现了什么众生相。书中的世界过于狭隘,人物过于刻板,整个故事就像是在为作者的某些观点服务。与其看这本书,不如去读狄更斯的作品。同样是描写维多利亚时代,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就有血有肉得多。
2025年08月01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