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绿林荫下
绿林荫下

绿林荫下

托马斯·哈代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绿林荫下》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于1872年发表的威塞克斯系列首部田园小说,标志其文学创作转型的关键节点。作品以多塞特郡乡村为原型,围绕教堂圣乐团传统与管风琴改革的冲突展开,展现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乡村社会变迁 。 小说通过青年迪克·杜威与女教师芬西·戴的爱情主线,交织新旧文化碰撞与阶级矛盾。牧师梅伯引入管风琴取代传统乐队象征现代性入侵,芬西在追求婚姻平等中反抗父权压制,最终突破束缚与迪克结合。哈代以四季更迭结构勾勒田园生活图景,穿插生态意象与女性角色互动,隐含对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自然双重压迫的批判 。轻喜剧风格突破其惯常悲剧叙事,奠定威塞克斯系列融合社会批判与乡土抒情的基调。
更多
书评  · 2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27416
用时5小时,看了40%,这次真的不想半途而废。这本书开头有点慢热,人物对话特别多,而且都是英国乡村那种特别绕的说话方式。刚开始看的时候经常要翻回去重新读,不然搞不清谁在说话。但是坚持到后面就发现,这些对话其实藏着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哈代笔下的乡村生活描写得很真实。他写农民怎么种地,怎么过节,连教堂唱诗班的日常都写得特别详细。这些内容刚开始觉得琐碎,但慢慢就看进去了。特别是他写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特别打动人。 书里有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男主角迪克是个普通乐手,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就算别人觉得他没什么出息,他还是每天认真练习。这种坚持很让人佩服。女主角范茜也是个有主见的人,在那个年代能坚持自己想法的女性不多见。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对普通人的尊重。哈代没有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写普通村民的日常生活。但正是这些平凡的故事,反而更能打动人。看着迪克和范茜一步步靠近,就像看着身边的朋友谈恋爱一样真实。 虽然阅读过程需要耐心,但越往后看越能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哈代把人性写得很透彻,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特别是他写乡村景色的时候,画面感特别强,读着读着就像真的走进了那个英国小村庄。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1935
哈代的《绿林荫下》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温吞的白开水。故事发生在乡村,描写了教堂乐师迪克和女教师范西的爱情。但是这两个主角实在太平淡了。迪克从头到尾就是个老好人,遇到问题只会忍气吞声。范西稍微好一点,至少还有点自己的想法,但整体上还是太软弱。特别是面对梅伯里这个情敌的时候,两个人都表现得特别窝囊。 书中其他角色也差不多。梅伯里就是个标准的反派,除了使坏没别的特点。范西的父亲更是个纸片人,完全看不出性格。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那个叫夏娜的配角,虽然出场不多,但至少让人觉得真实。她会嫉妒,会耍小心思,这才像个活人。 小说的情节也很老套。就是一个三角恋故事,中间夹杂着一些乡村生活的描写。这些描写本来可以成为亮点,但哈代写得太琐碎了。读着读着就会走神,特别是那些关于教堂音乐的段落,简直像在听催眠曲。 最让我失望的是结局。迪克和范西最后在一起了,但这个结局来得太突然。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矛盾,结果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解决了。感觉就像是为了happy ending而happy ending,完全不符合现实逻辑。 要说优点的话,这本书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还算细致。如果你对19世纪英国乡村感兴趣,可能会喜欢这部分内容。但如果你期待一个精彩的故事,那可能会失望。人物太单薄,情节太简单,感情发展也缺乏说服力。 对比哈代的其他作品,比如《德伯家的苔丝》,这本书明显差了一个档次。《苔丝》里的人物要鲜活得多,故事也更打动人。《绿林荫下》更像是哈代早期的练笔之作,还没找到自己的风格。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绿林荫下》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