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
知书房
露丝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
发表书评
读完心里堵得慌。一个女人为了真爱付出一切,最后却落得这样下场。那个年代对女性太不公平了。
这本书让我又爱又恨。露丝的纯真与坚韧令人动容,但那个时代的道德枷锁又让人窒息。盖斯凯尔的笔触太细腻了,读着读着就陷进去了,可每次合上书都觉得心里堵得慌。说实话,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再读第二遍——不是写得不好,是实在太扎心了。
故事陈旧乏味,人物单薄得像纸片,这套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说教早已不合时宜。盖斯凯尔夫人笔下那个逆来顺受的露丝,与其说是悲剧女主角,不如说是男权社会精心打造的牺牲品。字里行间透着的伪善让人作呕——作者既要谴责社会偏见,又忍不住用最刻板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她的女主角。我边读边为露丝感到憋屈:凭什么她必须用死亡来赎罪?那些真正该受谴责的伪君子们反倒活得好好的。这样陈腐的叙事,即便披着"社会问题小说"的外衣,也掩盖不住内在的保守本质。说真的,有这时间不如去重读《简·爱》,至少勃朗特笔下的女性还有反抗的勇气。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露丝》让人读得很不舒服。这本书表面讲底层女性的苦难,实际上充满了中产阶级的俯视和道德审判。盖斯凯尔写这本书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走样了。
首先看人物塑造的问题。露丝这个角色被描写得过于被动和愚蠢。她每次遇到困境都只会哭和祈祷,完全没有自主意识。这种塑造方式暴露了作者对劳动女性的刻板印象。真实生活中的底层女性要坚强得多,她们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不可能像露丝这样遇到事情就手足无措。
然后是情节设置的问题。故事里所有帮助露丝的人都是中产阶级,这非常不真实。维多利亚时代的下层民众有自己的互助网络,但书中完全没体现。作者似乎认为底层女性只能靠上层拯救,这种想法本身就带着阶级偏见。
最大的问题是道德说教。书中到处是"美德终有善报"这样的陈词滥调。作者用露丝的悲惨遭遇来证明"不道德行为会受惩罚",这种处理方式很残忍。现实生活中,像露丝这样的女性往往是被社会制度压迫的受害者,但在书里她们成了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书中对工人阶级的描写也很成问题。盖斯凯尔把工人写得要么粗俗不堪,要么愚昧无知。这些描写反映的是中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想象,而不是真实情况。作者显然不了解工人阶级的实际生活。
露丝的故事让人心痛但也真实。她犯了错但是付出了代价。这个社会对女人太苛刻了。男人可以犯错但是女人不行。我看完觉得不公平。露丝最后死了,但是她的善良一直都在。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盖斯凯尔写得很好,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完这本书我想了很多。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