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中华古籍

国外名著

社会科学

历史

哲学

文学

科学

全部

地区与国家史

传记与回忆录

近现代史

古代史

中世纪史

专题史

考古与历史

社会史

哈布斯堡的黄昏:梅耶林悲剧与王朝的终结
哈布斯堡的黄昏:梅耶林悲剧与王朝的终结
格雷格·金
彭妮·威尔逊

格雷格·金 著彭妮·威尔逊 著

《哈布斯堡的黄昏:梅耶林悲剧与王朝的终结》是由美国作家格雷格·金与彭妮·威尔逊合著的历史研究著作。该书以1889年奥匈帝国皇储鲁道夫与情人玛丽·韦特瑟拉在梅耶林猎宫的双亡事件为切入点,探究哈布斯堡王朝衰亡的历史进程。 作品基于维也纳档案馆原始档案及皇室后裔访谈,重构了事件背景与细节。通过分析鲁道夫的精神疾病、吗啡依赖及政治困境,质疑了传统殉情叙事,揭示案件背后涉及的性病讹诈、宫廷权力倾轧及帝国体制危机。结合法医报告与历史文献,作者剖析了自杀现场疑点,将个人悲剧与王朝晚期社会矛盾相联结,呈现帝国崩溃的内在逻辑。
古拉格:一部历史
古拉格:一部历史
安妮•阿普尔鲍姆

安妮•阿普尔鲍姆 著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
理查德·迈尔斯

理查德·迈尔斯 著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是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迈尔斯2018年3月出版的西方古代文明简史。该书延续其前作《迦太基必须毁灭》的研究脉络,聚焦罗马帝国形成前的地中海文明发展史。 全书以美索不达米亚为起点,贯穿埃及、亚述、希腊等古代文明发展进程,至罗马帝国覆灭收尾。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城市起源、铁器应用、希腊城邦兴衰及罗马共和制演变等关键历史脉络,着重探讨地中海区域不同文明间的互动关系。内容涵盖腓尼基贸易网络构建、波斯战争进程与青铜时代体系崩溃等历史节点。
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
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
帕特里克·菲利普斯

帕特里克·菲利普斯 著

《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是美国作家帕特里克·菲利普斯创作的纪实作品,该书以1912年美国佐治亚州福赛斯县驱逐黑人社区事件为切入点,揭露该地自内战前延续至20世纪的系统性种族暴力历史。 作品通过三名黑人劳工被诬告谋杀白人少女引发的私刑驱逐事件,详述白人“夜间骑士”纵火恐吓、强占土地等暴行。作者结合童年见闻,展现当地通过种族恐怖手段维持“全白社区”至20世纪末的历程。全书跨越切罗基人迁移、重建时期种族矛盾等历史维度,以档案研究和个体叙事揭示美国种族压迫的结构性根源。
腓力二世传
腓力二世传
杰弗里·帕克

杰弗里·帕克 著

《腓力二世传》是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所著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传记。 本书基于新发现的档案及作者四十年研究成果,系统考察腓力二世的王储时期、个人爱好(工作/娱乐/宗教)及其统治时期面临的军事政治挑战 。 全书探讨西班牙帝国治理困境与君主个人能力的关系,分析其领导失败是否源于帝国疆域过载或才能局限。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三卷)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三卷)
威廉·夏伊勒

威廉·夏伊勒 著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是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创作的三卷本回忆录合集。作品以作者1904至1988年间跨越欧美的记者生涯为线索,通过亲历者视角记录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分为《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三卷。第一卷记述作者逃离美国保守环境后,在欧洲报道林德伯格飞行、国际联盟会议等事件,并记录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化名人群像。第二卷聚焦纳粹德国崛起,以驻柏林记者身份揭露希特勒政权扩张过程,包含对德奥民众心态和外交讹诈的一手观察。第三卷呈现战后美国社会变迁,涵盖麦卡锡主义对作者的冲击及其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晚年重返欧洲的怀旧之旅收束。三卷贯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与历史分析的深度。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二卷)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二卷)
威廉·夏伊勒

威廉·夏伊勒 著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是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创作的三卷本回忆录合集。作品以作者1904至1988年间跨越欧美的记者生涯为线索,通过亲历者视角记录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分为《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三卷。第一卷记述作者逃离美国保守环境后,在欧洲报道林德伯格飞行、国际联盟会议等事件,并记录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化名人群像。第二卷聚焦纳粹德国崛起,以驻柏林记者身份揭露希特勒政权扩张过程,包含对德奥民众心态和外交讹诈的一手观察。第三卷呈现战后美国社会变迁,涵盖麦卡锡主义对作者的冲击及其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晚年重返欧洲的怀旧之旅收束。三卷贯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与历史分析的深度。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一卷)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一卷)
威廉·夏伊勒

威廉·夏伊勒 著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是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创作的三卷本回忆录合集。作品以作者1904至1988年间跨越欧美的记者生涯为线索,通过亲历者视角记录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分为《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三卷。第一卷记述作者逃离美国保守环境后,在欧洲报道林德伯格飞行、国际联盟会议等事件,并记录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化名人群像。第二卷聚焦纳粹德国崛起,以驻柏林记者身份揭露希特勒政权扩张过程,包含对德奥民众心态和外交讹诈的一手观察。第三卷呈现战后美国社会变迁,涵盖麦卡锡主义对作者的冲击及其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晚年重返欧洲的怀旧之旅收束。三卷贯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与历史分析的深度。
冬日列车
冬日列车
卡罗琳·穆尔黑德

卡罗琳·穆尔黑德 著

《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是英国传记作家卡罗琳·穆尔黑德创作的非虚构类历史著作,基于口述访谈、回忆录及档案资料,聚焦二战期间参与抵抗纳粹占领的法国女性群体经历。 全书分为两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记述女性抵抗者在法国监狱遭受的迫害,包括分发反纳粹传单、藏匿抵抗者等活动;第二部分以1943年“31000次列车”押运事件为切入点,详述230名女性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的生存抗争,仅49人幸存。作者通过梳理被捕女性的战时遭遇及战后创伤,展现其在维希政权与纳粹统治下的双重压迫,以及通过友谊互助维持生存意志的过程。
第三帝国的到来
第三帝国的到来
理查德·J.埃文斯

理查德·J.埃文斯 著

《第三帝国的到来》是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J. 埃文斯撰写的学术著作。作者作为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长期专注于德国近现代史研究。 本书通过分析德意志帝国的历史遗产、魏玛共和国危机等背景,探讨纳粹主义兴起的政治与社会根源,梳理希特勒及其政党如何利用经济萧条与社会动荡攫取权力。全书结合档案、报刊等多元史料,从文化视角解析纳粹通过暴力、意识形态渗透及社会“净化”重构国家机器,揭示极权统治形成的复杂机制。内容涵盖一战前德国社会分化至纳粹独裁确立的全过程,着重剖析反对势力失效原因与经济灾难催生的社会心理变迁。
帝国英雄
帝国英雄
坎蒂丝·米勒德

坎蒂丝·米勒德 著

《帝国英雄: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是由美国作家坎蒂丝·米勒德创作的历史传记类图书。 该书聚焦24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在1899年布尔战争中的经历,详述其作为战地记者随英军参战后被俘于比勒陀利亚战俘营的过程,以及翻越铁栅栏后穿越近300英里敌方领土的逃亡历程。 全书通过“爱出风头的年轻人”“与死亡擦肩而过”等五部分章节,结合战俘亲属采访资料,呈现丘吉尔早年通过军事冒险积累政治资本的轨迹。
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鲁大维

鲁大维 著

《帝国的暮光》是由美国历史学者鲁大维撰写的史学著作。本书以14世纪蒙古帝国衰落时期的东北亚为研究焦点,探讨高丽、元朝及辽东等地在帝国权力解体过程中的政治互动与文明变迁。 全书通过分析蒙古统治衰弱后红巾军战争、地方势力崛起等事件,重构开京、辽东和大都之间的地缘关系网络,揭示东亚从帝国秩序向多元权力格局转型的历史进程。作者运用中、蒙、韩三方文献交叉比对,突破传统朝代史框架,侧重政治实体间的冲突与协作,展现东北亚在欧亚一体化中的动态演变 。书名“暮光”隐喻蒙古帝国影响力的消退,及其对后续东亚历史建构的深远影响 。

知书房 · 精品名著阅读

库藏了古今中外的海量公版书,专注于经典名著的沉浸式阅读,知书房欢迎随时畅览,回归最纯粹的读书乐趣!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