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中华古籍

国外名著

社会科学

历史

哲学

文学

科学

全部

地区与国家史

传记与回忆录

近现代史

古代史

中世纪史

专题史

考古与历史

社会史

腓力二世传
腓力二世传
杰弗里·帕克

杰弗里·帕克 著

《腓力二世传》是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所著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传记。 本书基于新发现的档案及作者四十年研究成果,系统考察腓力二世的王储时期、个人爱好(工作/娱乐/宗教)及其统治时期面临的军事政治挑战 。 全书探讨西班牙帝国治理困境与君主个人能力的关系,分析其领导失败是否源于帝国疆域过载或才能局限。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三卷)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三卷)
威廉·夏伊勒

威廉·夏伊勒 著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是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创作的三卷本回忆录合集。作品以作者1904至1988年间跨越欧美的记者生涯为线索,通过亲历者视角记录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分为《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三卷。第一卷记述作者逃离美国保守环境后,在欧洲报道林德伯格飞行、国际联盟会议等事件,并记录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化名人群像。第二卷聚焦纳粹德国崛起,以驻柏林记者身份揭露希特勒政权扩张过程,包含对德奥民众心态和外交讹诈的一手观察。第三卷呈现战后美国社会变迁,涵盖麦卡锡主义对作者的冲击及其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晚年重返欧洲的怀旧之旅收束。三卷贯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与历史分析的深度。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二卷)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二卷)
威廉·夏伊勒

威廉·夏伊勒 著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是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创作的三卷本回忆录合集。作品以作者1904至1988年间跨越欧美的记者生涯为线索,通过亲历者视角记录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分为《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三卷。第一卷记述作者逃离美国保守环境后,在欧洲报道林德伯格飞行、国际联盟会议等事件,并记录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化名人群像。第二卷聚焦纳粹德国崛起,以驻柏林记者身份揭露希特勒政权扩张过程,包含对德奥民众心态和外交讹诈的一手观察。第三卷呈现战后美国社会变迁,涵盖麦卡锡主义对作者的冲击及其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晚年重返欧洲的怀旧之旅收束。三卷贯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与历史分析的深度。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一卷)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一卷)
威廉·夏伊勒

威廉·夏伊勒 著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是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创作的三卷本回忆录合集。作品以作者1904至1988年间跨越欧美的记者生涯为线索,通过亲历者视角记录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分为《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三卷。第一卷记述作者逃离美国保守环境后,在欧洲报道林德伯格飞行、国际联盟会议等事件,并记录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化名人群像。第二卷聚焦纳粹德国崛起,以驻柏林记者身份揭露希特勒政权扩张过程,包含对德奥民众心态和外交讹诈的一手观察。第三卷呈现战后美国社会变迁,涵盖麦卡锡主义对作者的冲击及其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晚年重返欧洲的怀旧之旅收束。三卷贯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与历史分析的深度。
冬日列车
冬日列车
卡罗琳·穆尔黑德

卡罗琳·穆尔黑德 著

《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是英国传记作家卡罗琳·穆尔黑德创作的非虚构类历史著作,基于口述访谈、回忆录及档案资料,聚焦二战期间参与抵抗纳粹占领的法国女性群体经历。 全书分为两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记述女性抵抗者在法国监狱遭受的迫害,包括分发反纳粹传单、藏匿抵抗者等活动;第二部分以1943年“31000次列车”押运事件为切入点,详述230名女性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的生存抗争,仅49人幸存。作者通过梳理被捕女性的战时遭遇及战后创伤,展现其在维希政权与纳粹统治下的双重压迫,以及通过友谊互助维持生存意志的过程。
帝国英雄
帝国英雄
坎蒂丝·米勒德

坎蒂丝·米勒德 著

《帝国英雄: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是由美国作家坎蒂丝·米勒德创作的历史传记类图书。 该书聚焦24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在1899年布尔战争中的经历,详述其作为战地记者随英军参战后被俘于比勒陀利亚战俘营的过程,以及翻越铁栅栏后穿越近300英里敌方领土的逃亡历程。 全书通过“爱出风头的年轻人”“与死亡擦肩而过”等五部分章节,结合战俘亲属采访资料,呈现丘吉尔早年通过军事冒险积累政治资本的轨迹。
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
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
安德鲁·S.柯伦

安德鲁·S.柯伦 著

《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是美国学者安德鲁·S. 柯伦所著的研究著作。 该书以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生平为主线,通过其与卢梭的友情纠葛、与伏尔泰的书信往来,系统梳理其在艺术、戏剧、政治等领域的非传统见解。 内容包含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历程及其未发表作品中关于自然选择、基因改造的预见性观点,结构上分为序言、三个主体篇章及尾声。
被隔绝的女孩
被隔绝的女孩
巴尔特·范埃斯

巴尔特·范埃斯 著

《被隔绝的女孩:二战中的荷兰犹太人和地下抵抗运动》是荷兰作家巴尔特·范埃斯2021年出版的历史传记类作品,基于其祖父母在二战期间保护犹太女孩小利恩的真实经历创作,背景为荷兰当局协助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环境。 作品以小利恩的逃亡为主线,展现地下抵抗组织在高压下转移与庇护犹太难民的行动,揭露战时荷兰社会的协作与反抗双重面向。通过战后家族决裂的追溯,作者重构寄养家庭与被救者的复杂关系,探讨战争创伤对个体命运的长久影响。书中结合对荷兰犹太迫害史及抵抗运动的调查,以微观视角还原大屠杀中的救赎与人性挣扎。
阿拉伯的劳伦斯
阿拉伯的劳伦斯
斯科特·安德森

斯科特·安德森 著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是斯科特·安德森创作的传记,首次出版于2014年9月。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以时间为轴,穿插叙述了劳伦斯等四人在各个时段的行动及因此带来的影响、对彼此后续行动起到的促进或干扰,节奏明快,将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及中东问题历史背景巧妙地融汇在叙述之中。 斯科特·安德森竭尽所能向读者还原劳伦斯其人,以及其他三位主角在不同时期的立场、思路与行动。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劳伦斯之所以会在后来成为“阿拉伯的劳伦斯”,能够赢得阿拉伯部落特别是最普通的阿拉伯牧民、奴隶的信赖,成为他们的指挥官,并在一定意义上背弃了短视的英国外交立场,不仅源于其牛津大学的教育背景特别是阿拉伯文化的专业背景,更与他较少欧洲文化优越的本来意识有关。
拿破仑大帝
拿破仑大帝
安德鲁·罗伯茨

安德鲁·罗伯茨 著

"《拿破仑大帝》是一本关于拿破仑的最新的叙述体传记,作者安德鲁·罗伯茨基于自身的走访、对多国档案的研究、其他作者出版的关于拿破仑或赞或贬的书籍,以及最重要的拿破仑基金会从200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33000封拿破仑信件等诸多材料,以拿破仑一生的轨迹特别是他参与的60场战役为主线,围绕着“拿破仑是摧毁者还是建设者?是解放者还是专制者?是政治家还是冒险家?”展开论述,其间驳斥了许多围绕在拿破仑身边的“黑色传奇”、不实传说以及许多对其人其事进行诋毁的荒谬之词,如拿破仑对待士兵残忍不人道、炮轰埃及金字塔及斯芬克斯雕像、贬低拿破仑及约瑟芬对法国艺术的贡献、拿破仑是嗜血的独裁者等等,对拿破仑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拿破仑·波拿巴度过了较之所有世人的最不同寻常的一生。从1795年10月时扫荡巴黎街头造反者的年轻炮兵军官,到1815年6月由于严重的指挥失误而遭遇滑铁卢之败,他在短短二十年之内成功改造了法国和欧洲。在雾月政变成功掌权之后,他涤荡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战争中,他革新了战争的艺术;在和平时期,他再造了法国的法律,让教育和行政体系现代化,并促进了“帝国风格”艺术的繁荣发展。……为了打败它最顽固的敌人英国,他发动对西班牙和俄罗斯帝国的致命远征,不仅葬送了七十五万法国男儿,更使得他一手缔造的帝国开始瓦解,最终遭遇滑铁卢之败并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在远离欧洲世界的孤岛上因为胃癌去世。 考察完他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之后,罗伯茨认为拿破仑不是一位极权独裁者,尽管他行使非常庞大的权力,但他也没有变得暴虐无道、报复心切。他虽算不上伟大征服者,但仍是近代史巨人,从很多方面看他都称得上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开明独裁者,一位马背上的启蒙者。拿破仑曾自夸,他扔下“花岗巨岩”,支撑法国社会。看完本书你会觉得确实如此,他也确实当担得起“大帝”的名号。"
笛卡尔
笛卡尔
索雷尔

索雷尔 著

此书并非一种简单的介绍笛卡尔思想的普及读物,应该说它是研究笛卡尔的一部力作,在通俗中可见其功力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埃米尔·路德维希

埃米尔·路德维希 著

《拿破仑传》是享誉世界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的代表作,是拿破仑传记中的经典之作,也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拿破仑传记。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全方位展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巨人形象: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在感情和生活中充满了温情和矛盾。

知书房 · 精品名著阅读

库藏了古今中外的海量公版书,专注于经典名著的沉浸式阅读,知书房欢迎随时畅览,回归最纯粹的读书乐趣!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