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黑郁金香》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直在皱眉。这本书号称是浪漫主义杰作,但看完只觉得是19世纪流行的廉价言情剧套了个郁金香狂热的历史外壳。大仲马写这本书的时候明显在糊弄,和他儿子小仲马写《茶花女》的认真程度根本没法比。 故事主线是郁金香培育竞赛,听起来很新颖。但实际内容就是男主角科尼利厄斯不停倒霉,女主角罗莎不停救他,反派博克斯泰尔不停使坏。这种套路化情节放在当时可能还算新鲜,现在看简直像看八点档肥皂剧。大仲马明明有能力写出《基督山伯爵》那样的复杂叙事,却在这本书里偷懒到令人发指。 人物塑造更是灾难。科尼利厄斯是个标准的傻白甜男主,除了会种花什么都不会。罗莎是典型的"天使型"女主,毫无缺点也毫无个性。最可笑的是反派博克斯泰尔,坏得毫无理由,仿佛天生就是个恶棍。这种脸谱化角色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 历史背景的运用也很敷衍。郁金香狂热这么有趣的社会现象,在书里完全沦为爱情故事的背景板。大仲马甚至懒得解释为什么17世纪荷兰人会为郁金香疯狂,只把它们当成推动剧情的道具。读完后我对郁金香狂热的了解没有任何增加。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爱情描写。科尼利厄斯和罗莎的感情发展毫无铺垫,突然就爱得死去活来。大仲马似乎觉得只要让女主角多救几次男主角,读者就会相信他们之间有真爱。这种处理方式在今天看来简直侮辱智商。
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
大仲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菲利普·罗斯  著
本书是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的一部纪实作品,荣获1992年度“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在本书中,震撼读者心灵的,是菲利普·罗斯在照顾父亲过程中的大量心理独白和日常细节,以及不断闪现的这个普通犹太人家庭生活的记忆碎片,时而幽默,时而忧郁,时而深沉……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点》、《垂死的肉身》等)的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Phillip Roth)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头。  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儿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  作家罗斯和儿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原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