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野史
知书房
江南野史
龙衮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5
发表书评
我对《江南野史》这本书倒是颇有好感,虽然它算不上什么正史典籍,但正是这种民间视角的野史笔记,反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五代十国时期江南社会的独特窗口。钱穆先生曾说,正史往往只记录帝王将相,而野史却能保存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从这个角度看,《江南野史》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不正统"。
这本书开篇就带着浓郁的市井气息,记载了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前还在醉心填词的轶事。读到这里时,我总会会心一笑——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975年南唐灭亡",在这本书里突然就鲜活了起来。作者龙衮用白描的手法,把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唐小朝廷刻画得如在眼前:大臣们慌慌张张地收拾细软,宫女们偷偷抹着眼泪,而我们的词人皇帝还在斟酌"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平仄。这种带着温度的细节,正是正史里永远找不到的珍宝。
全书分为十卷,记录了从杨吴到南唐的兴衰史。特别有意思的是第三卷记载的市井传闻,比如徐知诰(即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微时在街头卖艺的故事,还有韩熙载夜宴时让歌伎扮作道士的趣闻。这些故事未必完全真实,但就像张爱玲说的:"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正是这些看似荒诞的细节,让我们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
当然,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记录了许多小人物的命运。比如那个在战乱中坚持开茶馆的老汉,那个靠说书养活全家的盲艺人,还有那些在改朝换代之际依然执着地传承手艺的匠人。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让我想起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说的:历史不应该只是大人物的传记。在《江南野史》里,我看到了真实的历史温度——不是庙堂之上的运筹帷幄,而是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
不过也要承认,作为宋人编写的野史,这本书难免带着当时的政治倾向。比如对李煜的描写就明显受到"亡国之君"刻板印象的影响,而对赵匡胤的描写则多有回护。但恰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我们要在历史的"同情之理解"中读史。带着这个态度再读《江南野史》,那些看似矛盾的记载反而成了理解宋初政治生态的绝佳材料。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展现了历史的多维性。我们习惯用"统一"、"分裂"这样的宏大叙事来理解五代十国,但《江南野史》却告诉我们:在那个动荡年代,普通人的生活依然在继续,文化依然在传承,爱情依然在发生。就像书中记载的那个宁愿放弃功名也要留在江南的北方书生,他的选择提醒我们:对具体的人来说,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政治判断。
如今重读这本书,我常常想起费孝通先生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江南野史》或许不够严谨,但它保存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美学与生活方式。书中记载的南唐宫廷画师独创的"金碧山水",记录的江南女子梳的"高髻",描写的清明时节的"茶肆赌词",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基因库中不可或缺的片段。
所以我会推荐这本书,但不是作为历史教科书,而是作为一扇穿越时空的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抽象的历史进程,而是具体的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坚守。就像书中那个在城破之日依然坚持给学生们讲完最后一课的私塾先生,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文化的火种,永远在民间顽强地延续。
此书详实记载五代十国史事。
读完《江南野史》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古人在乱世中展现出的坚韧太让人佩服了。他们面对战乱和动荡,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想尽办法活下去,甚至活出尊严。书里那些普通人挣扎求生的故事,比任何英雄传奇都更打动人。我看到的是,人在绝境中爆发出的生命力,往往超出自己的想象。
乱世中的人没有太多选择,但他们依然坚持最基本的做人准则。这让我明白,环境再恶劣,人也能够保持自己的底线。书中的小人物教会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有机会。
最触动我的是,这些人面对苦难时的态度。他们不抱怨命运,而是专注于眼前能做的事。这种务实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价值。现实中的困难很多,但古人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面对它。
当北宋文官龙衮提笔记录南唐旧事时,他那支饱蘸墨汁的毛笔恐怕也浸透了士大夫的傲慢与偏见。这部号称"野史"的笔记,用看似散漫的笔触堆砌着金陵城最后的繁华,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嗅到某种可疑的文人趣味——那些对李后主"夜宴图"般精细的描摹,与其说是历史记录,不如说是失意文人对前朝风雅的精神意淫。书中反复渲染的宫廷轶事至今仍被影视剧反复消费:窅娘金莲舞的传说暗合现代人对香艳秘史的猎奇,韩熙载夜宴的记载则满足着我们对士族奢靡的集体想象。当考据派学者指出书中地理错讹多达二十七处,当出土墓志证明某些"名臣轶事"纯属虚构,我们才惊觉所谓野史不过是戴着历史面具的文人小说。那些被包装成"遗闻"的段落,本质上是对历史真相的精致篡改,提醒着每个翻开书页的人:在消费历史成为时尚的今天,最动人的叙事往往藏着最危险的陷阱。我总怀疑龙衮在书写时偷偷发笑——他知道后世读者会像采集露水般收集这些真假难辨的碎片,却永远拼不出南唐真实的模样。
中国历史典籍中的珍品《江南野史》作为宋代重要野史文献当之无愧。在众多历史笔记中,《江南野史》是记录五代十国时期最详尽、最生动的作品之一,一直受到重视。《江南野史》价值很高。关于历史事实的准确、叙述方式的生动、人物描写的细致、语言运用的精炼等等,有的是直接引用,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世。
读完觉得作者见识广博,整理者用心良苦,作者写的历史真实,细节丰富,条理清楚,简单几句话,重点突出,意思明确。有让人信服的感觉,更有想要继续查阅相关史料的想法,历史功底一点一滴都很扎实,文字朴实,表达流畅,可以说是"话能说清楚事,字能记明白史"。
人物评价与历史功过不好下定论,每个研究者都有不同看法。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如实记录乱世百态,值得思考的是作者带有个人立场;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关注平民生活,值得思考的是作者侧重文人轶事;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保存珍贵史料,值得思考的是作者略去部分细节。
宋代学者称赞《江南野史》不一般,是研究五代十国的重要资料。这本书写成之后,它就自然成为了解那个时期必不可少的参考,不是随便谁都能写出来的,是那个时代真实情况的直接反映。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