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06387
2025年09月04日
读完让人热血沸腾。
哈布斯堡的灭亡
知书房
哈布斯堡的灭亡
杰弗里·瓦夫罗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滑铁卢
知书房
滑铁卢
伯纳德·康沃尔 著
"“无与伦比的故事,登峰造极的讲述……不可能更美妙了。”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由于硝烟弥漫,威灵顿公爵的视野有限……法军实心弹和榴弹在他附近飞舞,噪音在震动他的鼓膜,不仅是炮声和炮弹爆炸声,还有伤员的哭喊、远方山岭的鼓声以及……各团的军乐……威灵顿最大的天赋是在这混乱中保持冷静……他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山岭,企图解读拿破仑的意图,但他也将望远镜指向东方。” 在《滑铁卢》的末尾,读者会感到,仿佛他们自己也能指挥一个营。历史书写得这么精彩,谁还需要读小说去寻求刺激? ——《华尔街日报》 滑铁卢战役或许是一个已经被挖掘很多的话题,但这部新书一定会让军事历史迷心满意足……康沃尔给这部详尽而可读性极强的叙述注入了人性的因素。 ——《出版商周刊》 任何人,甚至伟大的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爵士,都不能比康沃尔更精彩地描述或解释一场战役……康沃尔的记述非常清晰,而且节奏感极强,让这一系列混乱而令人迷惑的战役也变得清晰可辨,容易理解和欣赏。 ——《图书馆期刊》,星级评论 一个伟大而恐怖的故事,讲得精彩纷呈而清晰晓畅,作者对战斗中的人,以及他们为什么那样做,有着深刻理解。 ——《经济学人》"
冷战
知书房
冷战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著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1941:德国走向失败的那一年
知书房
1941:德国走向失败的那一年
安德鲁·纳戈尔斯基 著
1941年初, 希特勒的军队统治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丘吉尔的英国孤立无援地抵抗着纳粹的侵袭,承受着德军炸弹的轰炸和U型潜艇的攻击;斯大林仍在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罗斯福发誓要让美国远离战争。希特勒自信地以为,全面的胜利近在咫尺。 到1941年末,局势完全变了。希特勒开启了一连串赌博:他入侵苏联,犯下毁灭性的军事错误;他实施大规模屠杀并制造恐惧;他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便急切地同美国宣战。英国获得两个新盟友,德国已注定失败。 纳戈尔斯基细致地描绘了1941这一 关键年份中的关键人物的行为,呈现了失去控制的自大狂与意志坚定的领袖间的博弈。他还揭示,1941年预示了后来的犹太人大屠杀、战后欧洲的分裂和冷战的打响。1941年定义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精选书评
知书客595613
"帝国像一座精妙的钟表,当每一个齿轮都开始松动,再宏伟的机械也终将分崩离析。"——这部作品以冷峻而精准的笔触,再现了哈布斯堡王朝这个欧洲最古老王朝在现代化浪潮中的结构性崩塌,通篇萦绕着对帝国体制与民族主义冲突的深刻洞察,宛若一部用档案材料写就的政治病理学报告。
哈布斯堡的灭亡
知书房
哈布斯堡的灭亡
杰弗里·瓦夫罗
知书客276986
节奏拖沓,史料堆砌却少了点灵魂。作者对细节的执着反而让这段历史失去了应有的张力,读着容易走神。不过对建国先贤们人性化的描写倒是挺有意思,能看到华盛顿也有犹豫不决的时候。要是能再精简些就好了,现在这样实在考验耐心。
革命之夏
知书房
革命之夏
约瑟夫·J.埃利斯
知书客408676
这本书让我看到历史不只是冷冰冰的日期和事件。它写的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日子,特别是一个王子的自杀。这件事不光是个人悲剧,还像一面镜子,照出整个王朝的问题。作者把细节写得很清楚,让人感觉就像在看电影。我读完觉得,有时候一个人的选择真的能改变历史。这本书好就好在它不光是讲故事,还让人思考权力和责任的重量。
哈布斯堡的黄昏:梅耶林悲剧与王朝的终结
知书房
哈布斯堡的黄昏:梅耶林悲剧与王朝的终结
格雷格·金 彭妮·威尔逊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