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27-29📚……第三次重读终于注意到安妮沉默中的力量。1820年1月,翻到海军军官出场章节时,电视正在报道"英国海军削减退役士兵抚恤金"的新闻。阶级的壁垒从来不会真正消失,所谓的体面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遮羞布。"优雅的"乡绅阶级永远"睿智","高贵的"凯林奇庄园从不会犯错,八年前不会,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 不管是摄政时期的门第观念或是上流社会的婚姻交易,经济保障始终是特权阶级最擅长的伪装,困在庄园里的女性很难获得独立选择的资本。能够挣脱束缚的永远是掌握经济自主权的人,无论在两百年还是现在。 故事里最刺痛的是安妮坐在钢琴旁的那个黄昏。她听着众人谈论她二十七岁"已过适婚年龄"的语气,就像在讨论一件待处理的家具。奥斯汀写下这个场景时甚至没有使用一个感叹号,但纸张上的压抑感几乎要透出来。这种克制的笔法反而让屈辱感更具体。 温特沃斯上校在音乐会走廊的转身确实令人心碎。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他重新追求安妮时仍然带着海军军官的骄傲。这个细节很重要。爱情从来不是救赎,两个经济独立的人才有资格谈平等对话。奥斯汀早在两百年前就写明白了这个道理。 钢琴上那本被翻旧的诗集很有意思。安妮用铅笔在《无怨的回忆》页脚做的记号,恰好都在描写海的诗句旁边。这种暗线比任何直白的表白都更有说服力。奥斯汀用物品代替抒情的写法,现在看依然高级。 罗素夫人劝安妮接受求婚时的说辞值得玩味。"三万英镑的年收入"出现了三次,"品格"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奥斯汀用数字游戏拆穿了婚姻市场的本质。这种讽刺放在今天依然成立,只是数字后面多加了个零。
劝导
劝导
劝导
简·奥斯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