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98991
2025年07月30日
奇书?当归草纸笼火可也!许洞竟敢妄谈行军布阵,纸上凿空,不知兵事之要。顺看逆看俱是迷津,谁能照着送死?得意时看徒增骄矜,失意时看更添烦乱。鸿鹄看了翅折,燕雀看了脑裂。若逢穷途读之,死得更快;偶遇踌躇翻之,狂得更甚。拜将不如砺剑,谈兵不如擦枪。这般迂腐之谈,不如直接引火,还能取个暖!
虎钤经
知书房
虎钤经
许洞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著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著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所作的兵书(参阅“六韬”条和“太公阴谋”条)。唐马总摘编的《意林》有《太公金匮》二卷,摘录《太公金匮》五条。其一至三条为武王问、太公答的形式,属于政治方面的言论。另两条为哲学家言: (一) “道曰: 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二)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此论确与老子哲学相通,此所以刘歆以之入《兵书略》,而班固将其归入道家类也。盖此书与《六韬》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学家言,并有政治家言。从《意林》可知,《太公金匮》至晚唐犹存。《旧唐书·经籍志》尚于“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旧唐书·经籍志》者得见此书,还是照录《隋志》。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来自《太公金匮》者。
便宜十六策
知书房
便宜十六策
诸葛亮 著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此书内容于此见其大略。惟晁氏称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乱,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阴察,今本作阴诫,小有异同。清人张澍把此书辑入 《诸葛忠武侯文集》,一卷16篇。
精选书评
知书客124160
兵书读了不少,《虎钤经》却在架上蒙尘已久。偶然翻起,倒觉许洞的奇思颇有趣味——这位宋朝儒生偏把兵阴阳之说写得头头是道。世人总说儒家迂阔,他却能将天时地利说得如此通透,连星象风角都成了制胜法宝。最妙的是书中那份从容,谈笑用兵的气度,比那些杀气腾腾的兵书更得我心。读罢掩卷,忽然觉得古人打仗,倒像在下棋对弈,别有风雅。
虎钤经
知书房
虎钤经
许洞
知书客979658
兵家奇书,乱世生存指南。放在床头常翻常新。打仗时能看,和平时也能看。将军可学布阵,小兵可学自保。顺境时读它更清醒,逆境时读它有出路。纸上谈兵没用,真刀真枪才作数。这本书把战场生存的道理说透了。死记硬背不如活学活用。关键在"变"字:敌变我变,天变地变心不变。带兵打仗是这样,做人做事也是这样。读通了就能在乱世站稳脚跟。
虎钤经
知书房
虎钤经
许洞
知书客163853
许洞《虎钤经》号称兵家要典,实则杂凑成书,徒有其表。其论阵法、谈攻守,多掇拾前人唾余,稍加装点,便自矜为创见。书中排比数字,故弄玄虚,实战之际未必可行。尤可笑者,以阴阳术数附会兵法,穿凿附会,令人啼笑皆非。宋人好谈兵而鲜实战,此等纸上谈兵之作竟得流传,实为兵学之厄。读者当择其精要而弃其糟粕,勿为虚名所惑。
虎钤经
知书房
虎钤经
许洞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