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考虑到十九世纪末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作家的身份,我勉强给《过错》打了个及格分。但说实话,这部作品简直像是一杯温吞的白开水,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也缺乏令人信服的人物塑造。女主角艾德娜的所谓"觉醒"就像是一场拙劣的模仿秀,那些突如其来的叛逆举动与其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意淫。 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小说中那些单薄得近乎可笑的人物关系。罗伯特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衬托艾德娜而存在的纸片人,他的忽冷忽热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的行为逻辑。而艾德娜的丈夫庞特勒先生更是被塑造成了一个毫无深度的背景板,这样的角色设定让整个故事显得格外虚假。我甚至怀疑作者到底有没有真正了解过婚姻生活,这种肤浅的描写简直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 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可能是那个出场不多的混血女子阿黛尔,至少她的言行举止还算符合常理。相比之下,艾德娜那些矫揉造作的"反抗"简直令人作呕——放着好好的家庭不要,非要学人家搞什么婚外情,最后还用自杀来收场,这种狗血剧情就算是放在当时的背景下也显得格外做作。 更可笑的是,这本书居然被捧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要我说,与其看这种虚伪的"觉醒",不如去读读简·奥斯汀的作品。至少奥斯汀笔下的女性角色都是在现实约束下展现智慧,而不是像艾德娜这样用极端行为来标榜所谓的自由。这种为叛逆而叛逆的写法,不仅没有为女性争取到尊严,反而让女性形象变得更加刻板。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当今社会,那些真正为女性权益奋斗的人,哪一个不是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寻求改变?看看艾德娜这种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的懦夫行为,简直是对现代女性运动的一种亵渎。与其浪费时间读这种自我感伤的伪女性文学,不如去看看波伏瓦的《第二性》,至少那里面的观点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上的。 整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困惑——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说是要批判当时的社会制度,那为什么要把女主角塑造成这样一个自私任性的形象?如果说是要歌颂女性自由,那为什么最后的结局如此消极?这种自相矛盾的叙事,除了让人感到烦躁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价值。
过错
过错
过错
凯特·肖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