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这本号称用寓言讲透经济学的书,读完后只觉得满纸荒唐言。作者用捕鱼岛的故事包装新自由主义私货,把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为幼儿园水平的道德剧,活脱脱就是给华尔街洗地的童话版《国富论》。要我说,真想理解经济危机,还不如直接去读《大空头》——至少那本书里的骗子都承认自己是骗子。 1. 漏洞百出的经济学寓言: 书中把货币创造比作"凭空变出鱼"的桥段,简直是对现代货币体系的侮辱。作者刻意忽略中央银行的存在意义,把量化宽松描绘成炼金术士的把戏。这种解释放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或许能唬住中学生,但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膨胀到8万亿的今天,连加密货币玩家看了都要发笑。更讽刺的是,当书中岛民靠"实干精神"渡过危机时,现实中的希夫兄弟公司却在疫情期间申请了PPP贷款——这不就是他们书中批判的"偷鱼贼"吗? 2. 充满意识形态毒液的简单化叙事: 全书把经济增长简化为"多捕鱼-少消费-多储蓄"的单一路径,这种19世纪的守财奴经济学,连亚当·斯密看了都要摇头。作者痛斥"福利社会养懒汉"时,完全无视美国底层劳动者在零工经济中的真实困境。按照他们的逻辑,Uber司机应该把每天14小时的车程再延长两小时,这样就能"积累资本买渔船"了?这种把经济问题道德化的说教,本质上是给1%的既得利益者提供精神按摩。 3. 令人作呕的双重标准: 最恶心的莫过于书中对中国的影射。当美国搞量化宽松就是"印假鱼",中国搞基建投资就成了"专制浪费"。作者似乎忘了,正是中国的钢筋水泥撑起了他们钟爱的沃尔玛低价商品。这种戴着意识形态墨镜看世界的态度,活像中世纪传教士在批判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书末那个"企业家驾船发现新岛屿"的结局,简直是把殖民主义美化成创业故事,建议配上《东风破》当背景音乐阅读效果更佳。 说到底,这就是本用卡通贴纸包装的奥地利学派宣传手册。与其被这种鱼头鱼脑的寓言污染思维,不如直接去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至少人家承认经济是门复杂的学问,而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剧。当我看到作者把美联储主席画成戴魔法帽的炼金术士时,终于忍不住把书扔进了垃圾桶,那声脆响比书里所有经济学比喻都来得真实。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彼得·希夫 & 安德鲁·希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罗伯特·席勒  著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与《叙事经济学》一道,构成了其以行为经济学为主体的学术思想。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房地产行业是如何泡沫化,进而引发市场崩溃的。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不断高企的房价使得人们非常自负,大多数人,包括评级机构在内,都认为房价不可能下跌。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导致人们对于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高额债务视而不见。房地产泡沫,以及促使泡沫产生并扩大的心理因素,是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席勒认为非理性繁荣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源,也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的症结。如果人类不抑制自己的本性,就会催生经济泡沫,也会被泡沫破裂伤害。人性的本能缺陷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管理风险,由此才引发了金融危机。 面对这次巨大的危机,席勒提出了应对危机的短期解决方案,以及防范下一次危机的长期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各项措施使经济重归正轨只是权宜之计,长期的变化应该使得金融体系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作得更好。他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方案,包括创建新型的经济测量单位,预防人们产生“房价不会下跌”这样的错觉,以及为政府融资提供更好的方式,设计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等。他认为,应通过一系列针对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抑制泡沫,防范金融风险。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