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37696
2025年09月03日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一件事。阿拉伯人这几百年真的太不容易了。他们被各种外来势力欺负,但一直没放弃。这本书把事情讲得很明白。内容很详细,但是不枯燥。我觉得作者写得很公平,没有偏袒谁。看完之后我总算搞懂了中东为什么这么乱。虽然历史很沉重,但写得很有温度。特别是讲普通阿拉伯人生活的部分,让人看了很难忘。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推荐。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知书房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尤金·罗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苏联的最后一天: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
知书房
苏联的最后一天: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
康纳·奥克莱利 著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
知书房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
尤金·罗根 著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是一个关于殖民、战争和抵抗的血腥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多样、动人的故事。 在这部开创性的雅俗共赏的著作中,屡获殊荣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尤金•罗根广泛利用五个世纪的阿拉伯资料,将阿拉伯人的经历放在其关键的历史背景之中,从阿拉伯人自己的视角加以客观呈现。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从北非到阿拉伯半岛的整个阿拉伯世界,探索了近现代阿拉伯历史的方方面面。 从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开始,到欧洲帝国主义时代、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竞争,再到现在的美国霸权时代,罗根生动描绘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身份的演变过程和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了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充满权威睿智的学术洞见。 在世界不少地方,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常被严重误解。对于任何想要清晰、高效、可靠了解近现代阿拉伯世界的人来说,本书是必不可少的最佳选择。
夏月帝国
知书房
夏月帝国
S.C.格温 著
讲述了科曼奇印第安部落及其传奇领袖夸纳·帕克的兴衰史,展现了他们在美洲平原上创造的强大势力及其最终命运,揭示了美国西进运动对原住民文化的冲击。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6033
翻开这本书时没想太多,读完感觉自己也站在了威尼斯的码头,海风吹过脸颊。每个商人、每艘船的故事都那么真实,好像能听见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威尼斯人的精明和野心让人佩服,他们用头脑和勇气建起了一个海上帝国。合上书页时,脑子里还回荡着亚得里亚海的风声。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知书房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罗杰·克劳利
知书客501337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大国的消失到底是什么感觉。作者用很简单的语言描述了那一天的细节,没有夸张,只有事实。那些照片和当事人的回忆让人感觉真实。看完后我明白了,历史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积累的结果。这本书让我更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虽然主题沉重,但作者的处理方式让人不觉得压抑。推荐给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
苏联的最后一天: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
知书房
苏联的最后一天: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
康纳·奥克莱利
知书客879555
国家兴衰如同潮起潮落,可鲁大维却将其描绘得如此乏味!虽然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亚,但这部书却把波澜壮阔的历史写得犹如账房先生的流水簿。整整三百页,只见他堆砌史料,枯燥地细数税收徭役,对那些鲜活的生命和荡气回肠的故事视而不见。所谓"暮光",本应充满悲剧的壮美,却被他硬生生地压缩成了一堆冰冷的数字和图表。
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知书房
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鲁大维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