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29041
2025年09月04日
先说优点,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确实是经济学入门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对于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学生而言,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生活案例,把那些看似高深的经济学概念变得平易近人。特别是书中那些生动有趣的"经济学十大原理",确实能让初学者快速建立起对经济学的基本认知框架。在教材编写上,曼昆展现出了惊人的化繁为简能力,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 然而,当我们撕开这本教材光鲜的外衣,深入审视其内容实质时,问题就开始浮现了。曼昆笔下的经济学世界过于理想化,简直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室模型。他那些优雅简洁的供需曲线和均衡分析,在真实世界的复杂性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更令人不适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新古典经济学的傲慢——仿佛只要遵循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一切社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种天真的乐观主义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显得尤为可笑。 最让人恼火的是书中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轻描淡写。曼昆用几页纸就打发了外部性、信息不对称这些足以摧毁整个市场机制的重大问题,然后继续歌颂自由市场的完美。这种选择性失明简直令人发指。更过分的是,在讨论收入分配时,他居然还能脸不红心不跳地写下"市场报酬反映边际贡献"这样的鬼话。拜托,去看看现实世界吧,华尔街银行家们的"边际贡献"真的值他们拿到的天价奖金吗? 书中对政府干预的偏见也令人啼笑皆非。曼昆似乎认为政府永远是笨拙低效的代名词,而私人部门则永远睿智高效。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简直就像小学生的世界观。他完全忽视了现实中大量政府成功干预的案例,更刻意回避了私人部门同样存在严重失灵的事实。这种有选择性的论证方式,实在配不上"原理"二字应有的严谨。 最讽刺的是,曼昆在书中大谈特谈"机会成本"概念,却对经济学教育本身的机会成本视而不见。学生们花大量时间背诵那些脱离现实的模型,却很少学到如何用经济学思维分析真实世界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往往是一群只会画供需曲线、对现实却一无所知的经济学"文盲"。 更令人作呕的是这本书在全球的畅销程度。各大高校争相将其奉为经济学圣经,却很少有人敢于指出其中潜藏的意识形态偏见。这种集体无意识下的知识传播,实际上是在批量生产新自由主义信徒。想想看,多少经济学子就是通过这本书,不加批判地接受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洗脑? 说到底,《经济学原理》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没说什么。曼昆精心构建的这个经济学童话,刻意回避了权力、制度、历史这些真正关键的因素。读这样的教材,就像戴着曼昆特制的玫瑰色眼镜看世界——你看不到华尔街的贪婪,看不到跨国公司的剥削,看不到发展中国家的血泪,只能看到一个个在真空环境中运行的完美模型。这样的经济学教育,与其说是启蒙,不如说是蒙蔽。
曼昆经济学原理
知书房
曼昆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赤裸裸的经济学
知书房
赤裸裸的经济学
查尔斯·惠伦 著
经济学广为人知而且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但为什么经济学会被贴上“沉闷的科学”的标签?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往往不善写作,没有几个经济学家能传达出经济分析的精彩之处,或把经济学分析的成果应用在日常生活上。 查尔斯·韦兰有高人一等的本事,他彻底“剥光了经济学沉闷的外衣”。去掉所有艰涩难懂的图形、方程式和术语,代之以生动的故事、平实的语言和诙谐的笔调,把经济学这门高居象牙塔的学科带给我们,引领我们在周围的经济世界进行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这是一本不会让你昏昏入睡的经济学著作,是写给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聪明人看的。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再适合不过了。在剥光外衣后,赤裸裸的经济学会呈现出惊人之美,让你觉得趣味盎然。更棒的是,你会因此成为自己的经济学顾问。
国富论
知书房
国富论
亚当·斯密 著
《国富论》由亚当·斯密撰写,是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成书于十八世纪末。该著作探讨了导致国家财富的基本原则,关注劳动生产率、分工的影响、资本积累以及政府与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开篇,亚当·斯密阐明了他的研究主题和结构,强调劳动与社会财富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劳动的生产力可以通过分工大幅提升,使个人专注于特定技能,最终实现效率和产出的提高。 亚当·斯密以实用的例子加以说明,如制针行业,分工极大地增加了产能。开篇为后续对经济原理的全面探讨奠定了基础,帮助读者理解推动经济繁荣的核心机制。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知书房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罗伯特·席勒 著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与《叙事经济学》一道,构成了其以行为经济学为主体的学术思想。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房地产行业是如何泡沫化,进而引发市场崩溃的。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不断高企的房价使得人们非常自负,大多数人,包括评级机构在内,都认为房价不可能下跌。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导致人们对于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高额债务视而不见。房地产泡沫,以及促使泡沫产生并扩大的心理因素,是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席勒认为非理性繁荣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源,也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的症结。如果人类不抑制自己的本性,就会催生经济泡沫,也会被泡沫破裂伤害。人性的本能缺陷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管理风险,由此才引发了金融危机。 面对这次巨大的危机,席勒提出了应对危机的短期解决方案,以及防范下一次危机的长期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各项措施使经济重归正轨只是权宜之计,长期的变化应该使得金融体系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作得更好。他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方案,包括创建新型的经济测量单位,预防人们产生“房价不会下跌”这样的错觉,以及为政府融资提供更好的方式,设计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等。他认为,应通过一系列针对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抑制泡沫,防范金融风险。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