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08361
2025年09月04日
狄更斯给《圣诞颂歌》安排的结局很有意义。斯克鲁奇最终醒悟过来,变得慷慨友善,这个转变让读者心里好受很多。前面描写他吝啬冷漠的那些段落实在太让人难受了,现在看到他改过自新,读者会跟着松一口气。但狄更斯写这个结局不只是为了让读者开心。他更想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一个人会变得像斯克鲁奇之前那样冷酷无情。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人们只顾着赚钱,根本不管别人的死活。斯克鲁奇能变好是因为有幽灵来点醒他,可是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呢?那时候的穷人们,特别是那些在工厂里干活的孩子们,他们每天都过着苦日子,却没有人来帮助他们。这本书出版后确实让一些人开始关心穷人的生活,但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工人们还是得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很长时间,拿到的工资却少得可怜。狄更斯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光靠个人的善心是不够的,整个社会都需要改变。
圣诞颂歌
知书房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红字
知书房
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 著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于19世纪中叶创作的经典小说。作品深刻探讨了罪恶、愧疚与救赎等主题,着重刻画了海丝特·白兰因诞下私生女而遭清教社区驱逐后的生存境遇。通过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抗争,小说揭示了道德越轨所引发的社会与个人层面的深远影响。 开篇处,作者以殖民地时期波士顿一座破败的监狱为场景,描绘了民众围观海丝特受刑的群体场面。这段描写既凸显了清教戒律的严苛本质,也展现了社区对"通奸罪"当事人施加的集体道德审判。 霍桑以阴郁笔调勾勒监狱环境时,特别提及墙边顽强生长的野玫瑰丛—―这个与监狱阴森氛围形成强烈反差的自然意象,暗喻着人性脆弱中蕴藏的希冀与悲悯。
不存在的骑士
知书房
不存在的骑士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卡尔维诺经典:不存在的骑士》是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模范军人阿季卢尔福,存在于一具空空的盔甲之中,却是完美骑士的化身,唯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当他名扬天下的业绩被挑战、被质疑、将被抹杀的时候,他的存在还能成立吗?
穷人
知书房
穷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穷人》展现的是“穷人”心理,也可以说是“可怜人”心理,发掘人性中的怯懦与无奈。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他凭借这部小说在俄国文坛闪亮全场,引发“新的果戈理”的赞誉。穷人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在来来回回的信件中,男女主人公的困境有增无减,希望的微光渐渐暗淡,他们也从落寞走向绝望。
精选书评
知书客588278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走过。路过贪财吝啬,路过冷漠刻薄,路过自私自利,路过孤独绝望,路过懊悔自责,路过温暖救赎,路过重生欢欣,路过自己的一生。狄更斯用斯克鲁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都有机会重新选择。只要愿意睁开眼,就能看见生活的光明。圣诞节不只是个日子,而是改变的开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很管用。
圣诞颂歌
知书房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
知书客554928
活了200年还在吓唬小孩的迷信故事。虚伪的慈善说教令人作呕,狄更斯式的道德绑架真是没完没了。那些幽灵桥段放到今天还不如恐怖片过瘾,却硬要装成什么经典文学。最烦这种把圣诞节包装成道德大卖场的陈词滥调,读一次就够折寿十年。
圣诞颂歌
知书房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
知书客342068
这老掉牙的故事还在讲善良能拯救一切?现代人谁还信这个。狄更斯把圣诞精神包装得太过美好,却对现实中的苦难轻描淡写。那些感人的情节就像节日橱窗里的装饰品,闪闪发光却不堪一击。要我说,斯克鲁奇根本不该变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冷血才是生存之道。作者用童话般的笔调掩盖了真正的问题,这种虚伪的温情主义比彻头彻尾的恶更令人作呕。
圣诞颂歌
知书房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