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51695
2025年09月03日
真不明白这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为何会被奉为经典。特罗洛普笔下的故事就像一杯放凉的红茶,既没有摄人心魄的戏剧冲突,也缺乏令人手不释卷的叙事魔力。所谓的心理描写不过是将人物动机像解剖青蛙般摊开在读者面前,这种直白的处理方式让本该深邃的人性探讨变得索然无味。 最令人失望的是它对婚姻关系的刻画。作者用整整八百页的篇幅反复折磨读者,只是为了证明一个连市井妇孺都明白的道理——病态的占有欲会摧毁爱情。这种把简单道理复杂化的写作方式,简直像是用手术刀来切面包。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四两拨千斤的心理深度,特罗洛普的笔触显得如此笨拙而铺张。 英国小说最让我反感的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道德说教。特罗洛普像站在布道坛上的牧师,迫不及待要向世人传授他的生活智慧。可这些所谓的洞见,不过是中产阶级客厅里那些镶着金边的陈词滥调。当路易莎在小说结尾突然顿悟时,那种刻意安排的救赎感虚假得令人发笑。真正的文学天才从来不会把道理说得如此露骨,就像契诃夫永远不会告诉你《樱桃园》到底在讲什么。 更可笑的是小说对性别角色的处理。特罗洛普让所有女性角色都在婚姻的祭坛上跳着规训的舞蹈,却自以为是在为女性发声。艾米莉亚的逆来顺受被美化成美德,而路易莎的反抗最终仍要回归家庭。这种虚伪的进步性就像给镣铐镀金,本质上仍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枷锁。相比简·奥斯汀笔下伊丽莎白·班纳特那种真正的反叛精神,特罗洛普笔下的女性解放不过是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最难以忍受的是那种英国小说特有的温吞水节奏。二十页的下午茶对话,三十页的乡村漫步,五十页的内心独白——所有这些冗长的铺垫,只是为了呈现一个老套的道德寓言。当现代读者已经习惯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和卡夫卡的寓言浓度,这种维多利亚式的唠叨简直是对阅读耐心的酷刑。也许正是这种不紧不慢的叙事方式,恰好迎合了当时中产阶级读者消磨时光的需求,就像现在有人喜欢看长达百集的肥皂剧。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知书房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雾都孤儿
知书房
雾都孤儿
查尔斯·狄更斯 著
狄更斯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孤儿奥利弗在伦敦的悲惨遭遇及其最终获救的故事,深刻揭露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面,歌颂了善良与正义。
寻找逝去的时光
知书房
寻找逝去的时光
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在《寻找逝去的时光》的第六卷也是倒数第二卷《阿尔贝丁》中,普鲁斯特继续他对多情的妄想、痛苦、欲望,尤其是嫉妒的详细而痴迷的叙述,这种感觉在这些书页中最强烈地鼓励,由世界文学中最持久的恋人之一阿尔贝丁主演。这一次,普鲁斯特继续他围绕着情人的形象进行奇特的杰作,没有为失去的身体带来痛苦。毫无疑问,这是对爱、欲望和时间流逝最深刻、最详尽的反思之一。卡洛斯·曼萨诺 (Carlos Manzano) 即将完成他的普鲁斯特式伟大作品,他再次证实,我们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伟大作品之一的最佳西班牙语版本。
不存在的骑士
知书房
不存在的骑士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卡尔维诺经典:不存在的骑士》是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模范军人阿季卢尔福,存在于一具空空的盔甲之中,却是完美骑士的化身,唯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当他名扬天下的业绩被挑战、被质疑、将被抹杀的时候,他的存在还能成立吗?
精选书评
知书客411298
这本书讲了一个男人因为太固执失去很多的故事。刚开始我觉得他很傻,为什么非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我懂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吃了很多苦头,但最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也很犟,但其实生活需要学会妥协。书里的人物都很真实,就像我们身边的人。看完后我觉得,做人不用太较真,开心最重要。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知书房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安东尼·特罗洛普
知书客616731
这个男人真的太固执了。路易斯·特利弗因为一点怀疑就毁了自己的婚姻。他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弄明白事情真相。但他就是不听别人解释。他坚持认为妻子不忠。这种固执害了所有人。结局很悲惨。他失去了妻子,自己也疯了。这个故事让我很生气。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为什么非要钻牛角尖?有些事不值得这样较真。人有时候要学会放下。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知书房
他知道自己是对的
安东尼·特罗洛普
知书客278036
翻开这本泛黄的书页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踏入怎样一个充满机智讽刺的世界。皮科克笔下那些在城堡里高谈阔论的怪咖们,起初只觉得滑稽可笑,直到某个深夜读到"我们都是自己观念的囚徒"这句时,突然像被闪电击中。那些看似荒诞的辩论,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剧场的夸张演绎吗?合上书那刻,窗外的月光和19世纪英格兰的烛光奇异地重叠了。
克罗切特城堡
知书房
克罗切特城堡
托马斯·洛夫·皮科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