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切特城堡
克罗切特城堡
托马斯·洛夫·皮科克

克罗切特城堡

托马斯·洛夫·皮科克  

如同他早期的小说《轻率的城堡》一样,皮科克聚集了一群怪人,每个怪人都偏执地痴迷于某一件事,他从这些人的各种互动和对话中挖掘出幽默与社会讽刺。最接近作者自身观点的角色是牧师福利奥特博士,他是一位精力充沛的中年神职人员,热爱古希腊语言和文学,对 “智力进步” 这一改革口号以及 “博学之友” 所做的任何事都极为怀疑。 故事中有两段浪漫的追求情节,分别发生在 Chainmail 先生与 Susannah Touchandgo 之间,以及 Fitzchrome 上尉与 Clarinda Bossnowl 夫人之间。故事从泰晤士河畔新贵 Crotchet 先生别墅的家庭聚会上展开,接着在前往威尔士的水路旅程中继续推进,最后在 Chainmail 先生仿中世纪风格的住所里结束,结尾还模仿了 “斯温上尉” 暴动。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03142
翻开《克罗切特城堡》的那一刻,我仿佛被拽进了一场19世纪英国乡绅的狂欢节。皮科克用他那支蘸满葡萄酒的羽毛笔,把知识分子的清谈会写成了一出令人捧腹的讽刺喜剧——只不过这次,被揶揄的对象终于轮到了我们自己这些读书人。 书里那些在城堡里高谈阔论的学者们活像现代社交媒体的缩影。弗拉普博士满嘴黑格尔辩证法却分不清酒杯和墨水瓶,斯科亚斯特先生把中世纪手稿当餐巾纸用,这种荒诞让我想起当代那些把学术黑话当时尚单品的中产文青。但皮科克最妙的地方在于,他让这些角色在犯蠢时依然保持着可爱的真诚,就像我们明知自己在朋友圈发深度书评很做作,却还是忍不住要配上手冲咖啡的滤镜。 要说全书最动人的部分,莫过于那些突然从讽刺中浮出来的诗意时刻。当醉醺醺的诗人在月光下朗诵被葡萄酒浸湿的诗稿,当考古学家捧着打碎的希腊陶罐痛哭流涕,这些荒诞场景里竟藏着对知识纯粹性的动人礼赞。我尤其喜欢皮科克处理哥特元素的方式——他把恐怖小说里常见的幽灵传说,变成了知识分子内心焦虑的投射,那些在走廊飘荡的"鬼魂",分明就是未被消化的理论在作祟。 作为经历过论文答辩惨剧的人,我太熟悉书中那种"用引文当盔甲"的学术生存状态。但皮科克告诉我们,或许真正的智慧就像城堡地窖里那桶被遗忘的葡萄酒,要在适当的时刻打碎瓶塞,让思想与生活重新发酵。这种带着酒香的顿悟,可比梭罗那种苦行僧式的说教可爱多了——毕竟谁能拒绝边喝着波尔多红酒,边解构资本主义的诱惑呢?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99678
"在克罗切特城堡高耸的围墙内,每个灵魂都被迫直面自己最黑暗的倒影。"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3343
随手翻了翻,发现这书写得很无聊。人物没意思,故事也不吸引人。看完只觉得浪费时间,以后不会再碰这种书了。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55879
这本《克罗切特城堡》在英国文学圈子里颇有名气,据说还是维多利亚时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我抱着猎奇的心态买来读,结果发现这所谓的"经典"简直是一场令人窒息的文字灾难。皮科克先生用他那支自以为幽默的笔,把一群所谓的知识分子困在城堡里互相嘲讽,可这出戏码演了整整一本书也没能让我笑出声来。 说实话,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会被奉为经典。书中那些所谓的"机智对话",读起来就像一群自命不凡的大学教授在酒馆里互相卖弄学识。每个角色都被简化成了某种刻板印象的代言人——有整天吟诗作赋的浪漫诗人,有满口科学术语的进化论者,还有沉迷中世纪幻想的封建遗老。皮科克似乎觉得把这些标签化的人物凑在一起就能产生喜剧效果,殊不知这种创作手法在今天看来简直粗糙得令人尴尬。 最让我恼火的是书中那位所谓的"主角"斯基奥纳西先生。这位希腊文化爱好者整天用晦涩的古典引文来装饰自己的每一句话,活像个行走的引文机器。皮科克大概觉得这样的人物设定很"知识分子",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对真正学者的侮辱。真正的学识应该是化繁为简,而不是像这位先生这样,把简单的道理包装得连自己都说不清楚。 城堡里的场景描写也令人失望。皮科克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那些哥特式的建筑细节和宴会场景,却没能营造出半点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些描写读起来就像是从建筑手册上抄来的,冰冷而生硬。我甚至怀疑作者本人是否真的见过一座真正的古堡,因为他的文字里完全感受不到古建筑应有的历史厚重感。 更糟糕的是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皮科克采用了书信体和对话体交替的形式,本意可能是想制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结果却让整本书显得支离破碎。故事情节像一锅乱炖,各种哲学讨论、诗歌朗诵和科学辩论被硬塞在一起,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衔接。读到一半时我就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情节推进,哪些是作者在借人物之口发表个人观点了。 书中的女性角色刻画尤其令人不适。皮科克笔下的女性不是歇斯底里的老处女,就是肤浅无知的年轻姑娘。那位整天谈论"女性权利"的弗拉姆小姐,被塑造成了一个可笑的激进分子形象。这种处理方式暴露了作者对女性解放运动的无知和偏见,在当今看来简直难以容忍。 我必须承认,读到三分之二时我已经开始跳着看了。皮科克那些自以为高明的社会讽刺,在今天看来大多是陈词滥调。他对浪漫主义的嘲讽显得简单粗暴,对科学的揶揄更是暴露了他对科学方法的理解有多么肤浅。整本书就像是一个固执的老学究在喋喋不休地抱怨新时代的一切变化,既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也没有建设性的批判。 唯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书中对英国贵族生活的描写。皮科克确实捕捉到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某些特质——他们对传统的固守,对新思想的恐惧,以及在变革面前的不知所措。可惜这些闪光点被淹没在大量无意义的文字游戏和做作的幽默中了。 合上这本书时,我感到的不仅是失望,更是一种被欺骗的愤怒。所谓的"讽刺大师"皮科克,实际上不过是个沉浸在自己小圈子里的自恋狂。他用晦涩的引文和牵强的比喻构筑了一座文字迷宫,却忘了读者需要的是能够引发共鸣的真实情感和深刻见解。 《克罗切特城堡》或许在它那个时代有其创新之处,但今天的读者实在没有必要忍受这种自以为是、矫揉造作的"经典"。如果这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巅峰,那我真为那个时代的读者感到悲哀。这本书唯一的价值,可能就是提醒我们:不是所有被时间保留下来的作品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4617
"在克罗切特城堡的阴影下,每个访客都带着秘密而来,却很少有人能带着真相离开。"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