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兵要
兵要
诸葛亮

兵要

诸葛亮  

三国蜀诸葛亮作。据记载,诸葛亮著有《兵法》等军事著作,但大都已失传。此《兵要十则》,是流传下来的一些片断、载于《诸葛亮集·文集》。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诸葛亮以法治军的思想以及战法中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29971
在最迷茫的那段军旅生涯里翻开了《兵要》,突然明白所谓的兵法谋略不过是给无常命运披上的一件理性外衣。孙武写尽奇正虚实,可战场上的血与火从来不讲道理,就像那年演习时突降的暴雨,让精心布置的战术全都成了纸上谈兵。我当了八年兵,背得出手册里的每一条要诀,却依然会在深夜站岗时被突如其来的孤独击垮。 那些阵法口诀读起来像哲学箴言,可真正带兵的人都知道,最难的永远是判断何时该铁血无情,何时该网开一面。我至今记得老班长说"兵法读得再透,不如多淌几次浑水",现在总算懂了这话里的无奈。但这部兵书还是要读,要像擦拭枪械那样反复研磨,因为那些用鲜血换来的智慧,总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亮起来,像黑夜里的照明弹。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34791
这本书简直没法看。看不懂,也不想看懂。从头翻到尾不知道在说什么。说是兵法,但实际没什么用。打仗的时候用不上,和平时候更用不上。聪明人看了没用,普通人看了更没用。心情好的时候不想看,心情差的时候更不想看。打仗不如练兵,练兵不如吃饭。打仗的书还不如菜谱有用。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59390
《兵要》作为古代军事典籍,其价值不仅在于战术谋略的记载,更体现了冷兵器时代将领的思维模式。书中对地形、兵力、天时的考量尤为精微,不说空话,每一条都经过实战检验。然而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过于强调将领个人才能,忽略了后勤与士兵素质的重要性。这种将战争胜负系于一人之身的观念,与后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迷雾"理论形成鲜明对比。兵法之妙,在于它既是谋略教材,也是那个时代军事思想的活化石。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5319
用兵之道,贵在约束军心,令行禁止,方能克敌制胜。不可妄动干戈,妄动则师老兵疲;不可轻启战端,轻启则国运危殆。谋略是军队的魂魄,纪律是军队的脊梁,士气是军队的血肉,装备是军队的爪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有战备中最易忽视却又最关键的,莫过于日常操练了。 为将者当存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如此方能临危不乱;若骄纵懈怠,必致覆军杀将。将士初入行伍时,心性未定,与同袍朝夕相处,虽未刻意效仿,久之言行举止自然趋同。待统领三军,方知治军之要,然积习难改,往往事倍功半。待到身经百战,才渐入佳境,每逢决策之时心生警惕,理性与直觉交锋,战后反思战前部署,今日检讨昨日失误,常扼腕叹息,若非早年治军不严,何至损兵折将。 用兵讲究动静相宜:行军时井然有序,扎营时戒备森严,进攻时雷霆万钧,防守时固若金汤。我常想,真正善战者,不在逞一时之勇,而在持重有度。就像下棋,看似闲庭信步的落子,实则暗藏杀机。那些耀武扬威的将领,往往最先折戟沉沙;而沉稳内敛的统帅,却能笑到最后。 治军与做人其实异曲同工。过分严苛则失人心,过分宽松则废纪律。这分寸的拿捏,需要岁月的打磨。有时看着新入伍的士兵,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鲁莽冲动,以为勇气可以战胜一切。直到亲身经历战火洗礼,才懂得真正的勇气是明知危险仍能保持冷静。
2025年07月0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04292
看不懂他在说什么。
2025年07月07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