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8
发表书评
看了,不懂,但想看懂。
古人习武是为了保家卫国,讲究忠义勇猛。现在的习武之人大多是为了比赛拿奖,争个名次。古人练武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招一式都得扎扎实实。现在的人练武图个速成,练几个月就想上场比试,实在可笑。
《武经总要》这本书写得明明白白。书里说练武先要练心,心正了招数才能正。这话说得实在。现在很多人练武只图好看,动作花里胡哨,真打起来一点用都没有。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十八般兵器的用法,从长枪到短刀,样样都有讲究。
最让人佩服的是书里记载的那些阵法。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每个阵法都有道理。现在的武术比赛哪还有这些讲究?古人打仗靠的就是这些真本事。现在的人连基本功都不肯练,整天想着走捷径。
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实战经验。比如怎么在雨天打仗,怎么在夜里行军。这些经验都是用血换来的。现在的人练武图个热闹,根本不懂这些。古人打仗是真刀真枪,哪像现在这样耍花架子。
读到书中记载的那些名将故事,确实让人振奋。比如岳飞练武的故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练两天就叫苦连天。要我说,想练好武功就得像古人那样下苦功。
有人曾说:"古代兵法讲究谋略,现代战争只剩火力。"这话让我想起书架上那本积灰的《武经总要》。翻开这本号称"中国古代军事百科全书"的巨著,不禁怀疑:这些千年前的战术,在今天还能派上用场吗?
在导弹精准打击的时代,我们还在研究"风后八阵图"的排兵布阵,这未免有些荒诞。就像沉迷茶道的人,明明知道速溶咖啡更便捷,却偏要讲究水温、茶具、冲泡手法。《武经总要》里那些攻城器械的图纸,放在现代战场上,恐怕连无人机的一个零件都比不上。
但奇怪的是,我居然被书中那些古怪的兵器名称吸引住了。"狼筅"、"钩镰枪"、"神臂弓",这些名字比现代武器的编号有意思多了。就像虽然知道老爸只喝绿茶,我还是忍不住给他买各种红茶尝鲜。或许在某些方面,古人的想象力确实比我们丰富。
周末午后,我翻到"火攻"那一卷。书中详细记载了火药配方,却警告说"慎用之"。这不免让人莞尔——古人对待武器的态度,竟比某些现代国家还要谨慎。书中那些复杂的阵法图解,让我想起潮汕功夫茶的"关公巡城",都是些精致的无用功。
合上书页,突然意识到:我们嘲笑古人不懂现代科技,但现代战争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野蛮?当《武经总要》里的"仁义之师"变成今天的"精确制导",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那些被淘汰的冷兵器,至少还保留着几分人性的温度。
人生最迷茫时翻开《武经总要》,发现打仗和过日子其实差不多。书里讲排兵布阵就像我们每天要处理的各种麻烦事,三十六计里藏着做人的道理。我今年30岁,知道冲动会坏事,但遇到不公平还是会生气。做不到像将军那样冷静指挥,也学不会小兵那样只管服从命令。有时候觉得要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可能还得再摔几个跟头。书上说"知己知彼"最重要,我现在连自己都没搞明白。但每次读都能发现新东西,打仗的智慧用来对付生活难题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烂。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