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黄宗羲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明末黄宗羲撰。六十二卷。据明代学者文集语录,摘其要点,辩别宗派,列十九“学案”,上无师承下无传人者,别立“诸儒学案”。共收学者二百余人。每学者先列小传,后载其语录。对各人生平、著作、思想、学术传授都有扼要叙述。借此书可见明代学术流派授受分合与主张得失。约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书成后,中州许酉山、鄞县万贞一各刊数卷。此后版本主要有康熙年间故城贾醇庵刻本、道光年间会稽莫晋刻本、1933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等。
更多
书评  · 8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91617
儒学千年,尽在此卷。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77147
《明儒学案》这部所谓的明代学术总结之作,实在令人失望。黄宗羲耗费毕生心血编纂的这部儒学流派汇编,虽然表面上体系庞大,实则充斥着主观臆断和门户之见。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立场严重影响了这部作品的客观性,使其沦为一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学术断代史。 黄宗羲其人,生于明末乱世,经历家国剧变,这种特殊经历造就了他偏激的学术性格。他早年师从刘宗周,后自立门户,晚年隐居著述,看似超然物外,实则始终未能摆脱明遗民的身份枷锁。这种身份认同使他在《明儒学案》中处处流露出对明朝学术的过度美化,以及对清朝学术的刻意贬低。试问,一个被个人情感左右的历史记录者,如何能写出公允的学术史? 翻开这部著作,最令人不适的是其编排方式。黄宗羲将明代儒学机械地划分为若干学派,每个学派下罗列代表人物和学说要点。这种分类看似清晰,实则粗暴简单。许多思想家的学说被生硬地塞进某个框架,失去了原有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黄宗羲在评述各家学说时,常常夹带私货,以自己的标准臧否人物。比如对王阳明心学的推崇就近乎盲目,而对其他学派则多有微词。 从内容上看,《明儒学案》号称"网罗一代学术",实则漏洞百出。黄宗羲对明代中后期的重要思想家如李贽等人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刻意回避。这种选择性记录暴露了编者的狭隘视野。更糟糕的是,书中充斥着大量无关紧要的细节和冗长的引文,真正有价值的学术分析却少得可怜。读者不得不在这片学术沼泽中艰难跋涉,却往往收获寥寥。 就文风而言,这部作品同样令人难以恭维。黄宗羲的评述时而晦涩难懂,时而武断专横,完全缺乏一部学术史应有的严谨与克制。他那些充满情绪化的论断,与其说是学术评价,不如说是个人牢骚。这种文风严重损害了作品的学术价值,使其更像是一部发泄个人情绪的笔记,而非严肃的学术著作。 作为读者,我不得不质疑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部客观、全面、深入的明代学术史,而不是这样一部充满个人偏见的学派汇编。《明儒学案》或许在史料保存方面有一定价值,但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它的局限性实在太大。那些期待从中获取明代思想精髓的读者,恐怕要失望而归了。 这部作品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既不能代表明代学术的全貌,也不能反映儒学发展的真实脉络。黄宗羲的编纂工作看似浩大,实则徒有其表。在今天看来,《明儒学案》更像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价值更多在于史料而非思想。对于真正想要了解明代学术的读者来说,与其浪费时间在这部充满偏见的著作上,不如直接阅读明代思想家的原著来得实在。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7491
必读。有争议但重要。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目录·78
关于我们目录郑性序黄千秋跋冯全垓跋于准序仇兆鳌序明儒学案序黄梨洲先生原序贾润序贾朴跋贾念祖跋莫晋序《明儒学案》发凡师说卷一 崇仁学案一卷二 崇仁学案二卷三 崇仁学案三卷四 崇仁学案四卷五 白沙学案上卷六 白沙学案下卷七 河东学案上卷八 河东学案下卷九 三原学案卷十 姚江学案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卷十二 浙中王门学案二卷十三 浙中王门学案三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卷二十八 楚中王门学案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卷六十三 附案

@《明儒学案》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