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古今同姓名录
古今同姓名录

古今同姓名录

萧绎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一卷。梁元帝萧绎 (508—554)编。萧绎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幼时盲一目,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在位三年,谥号孝元。萧绎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注 《汉书》 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以及《文集》五十卷。《古今同姓名录》见于《梁书·本纪》及《隋书·经籍志》均为一卷。后来,经唐代陆善经,元代叶森分别加以增添续补,收录在明代的《永乐大典》中。清代李调元编辑《函海》时,将此书收入,改为三卷。此本虽然经过反复的增补,但其体例分明,不相混杂。凡是陆善经、叶森增改之处,都予以标明。所以仍可以看到梁元帝原本的面目。这是类事之书中,最早的一部书。书中列古今同姓名者三百八十二个,共一千三百零七人。此后,明代万历年间,余寅又撰《同姓名录》十二卷。周应宾增补一卷。清代王廷灿又增补八卷。内容更为详尽,但是其体例依然如原本。有《四库全书》本、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 本。
更多
书评  · 7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68899
一卷阅尽古今缘。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65486
萧绎的《古今同姓名录》把历史上同名的人放在一起比较,这个做法看起来简单,细想却很有意思。名字是符号,但符号背后连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同名的两个人,一个可能是帝王,另一个可能是乞丐,这种对比本身就带着某种宿命感。 名字重复是常见现象,但萧绎把这些重复收集起来,让人看到偶然中的必然。名字相同的两个人,生活年代可能相隔几百年,但他们的故事被放在同一页纸上,这种跨越时间的对照让人感到恍惚。名字是父母给的,人生是自己走的,但冥冥中似乎有看不见的线把同名者连在一起。 书里记录的同名者,有的命运相似,有的截然不同。比如两个叫"李广"的,一个是大将军,另一个是普通士兵。这种对比让人思考名字对人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名字只是标签,但标签有时会成为枷锁或助力。叫"孔子"的人注定要被拿来和圣人比较,这种压力从出生就存在。 萧绎做这个工作很枯燥,要把史书里同名的人找出来,核对生平,分类整理。但他坚持做完了,说明他看到了这件事的价值。名字重复不是巧合,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人口多了,常用字有限,重名必然增多。这本书其实是部另类的人口统计学。 读这本书时会不自觉代入自己。如果翻到和自己同名的人,看到对方的人生经历,会产生奇怪的感觉。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提醒你,世界上可能存在另一个"你",虽然你们从未见面。这种联系若有若无,但确实存在。 书里有些同名者的对比很有戏剧性。比如两个"王莽",一个篡汉,一个只是地方小官。同名不同命,这种反差让人唏嘘。名字不能决定人生,但人生会给名字赋予不同意义。几百年后,人们记住的是名字背后的故事,而不是名字本身。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8269
翻开萧绎的《古今同姓名录》,指尖摩挲着泛黄的纸页,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纹路。这部看似简单的名录,实则藏着古人穿越时空的狡黠智慧——他们早就在玩着现代人引以为傲的"大数据"游戏。那些重复出现的名字在竹简上排兵布阵,冷不丁就会跳出来给你一个跨越千年的会心一笑。 读书最妙处在于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萧绎将散落各处的同名者聚在一处,就像把打翻的珍珠重新串成项链。我们常以为古人生活单调,却不知他们早已在名字的迷宫里玩起了高级的文字游戏。当看到"王莽"后面跟着三个同名者时,突然意识到历史从不缺乏戏剧性的重复——这哪里是简单的名录,分明是部暗藏玄机的预言书。 慢读此书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某个名字在汉代是将军,到了唐代变成书生,宋代又成了商贾。同个名字在不同朝代流转,承载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就像同一个陶坯被捏成各式器物。萧绎的笔法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暗含机锋。他不动声色地将同名者并置,读者自会品出其中况味——原来每个时代都在用相同的人名,演绎着不同的悲喜剧。 最令人称奇的是书中那些跨越数百年的"同名CP"。南朝的叫李白的诗人与盛唐的诗仙隔着时空对望,西晋的刘琨和北魏的刘琨在战火中互为镜像。这些名字像密码般串联起历史的碎片,让人忍不住揣测:莫非古人早就参透了姓名学的玄机?萧绎将这些隐秘的关联一一揭示,如同解开一个个时光胶囊。 现代人总爱炫耀"撞名"的趣事,却不知萧绎早在千年前就建立了完整的同名数据库。他记录的不只是名字的巧合,更是文化传承的密码。那些重复出现的"张衡""王充",恰似文明长河中的漩涡,将不同时代的智慧卷入同一个名字的漩涡中心。读着读着,突然明白这薄薄的名录为何能流传千年——它用最朴素的方式,道破了文化基因传承的奥秘。 夜半翻看此书时,常会对着某些名字出神。想象着同叫"嵇康"的两个人,一个在竹林里弹广陵散,另一个或许正在田间劳作。名字就像时光长河里的漂流瓶,装着不同的人生却贴着相同的标签。萧绎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用评说半个字,仅凭名字的排列组合就道尽了命运的荒诞与神奇。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霓虹与书中的墨迹重叠。突然惊觉我们仍在重复着古人的游戏——给孩子取名叫"子轩""雨桐"时,不也在参与这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仪式吗?萧绎若活在当下,怕是要将同名录扩充成百科全书。这部看似简单的著作,原来早就预言了人类对名字的永恒痴迷,以及名字背后那个永远新鲜的古老命题:我们究竟是在取名,还是在被名字所塑造?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古今同姓名录》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