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体论
体论
杜恕

体论

杜恕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38512
翻开《体论》的第一页,就被那种晦涩的论证方式绊住了脚步。这部魏晋时期的哲学著作像一座迷宫,每个转角都藏着让人眩晕的辩证。"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这样的命题看似简明,可当试图抓住它的确切含义时,又像握不住的流沙从指缝溜走。范缜用如此精简的语言讨论形神关系,却让今天的读者在字里行间反复徘徊,这种反差本身就像个哲学悖论。 最令人困惑的是那些看似日常的比喻。当书中说精神与形体的关系就像刀刃与锋利,初读觉得豁然开朗,细想却又陷入新的迷雾——锋利真的能脱离刀刃独立存在吗?这种论证方式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带着令人不安的思辨张力。我常常在深夜合上书页,发现自己的思考反而比阅读前更加混乱。 或许这正是古代哲学的魅力所在。它不像现代学术著作那样提供清晰的结论,而是用简洁的文字打开无数思考的通道。每次重读《体论》,那些曾经以为理解的部分又会呈现出新的谜题。这种持续的困惑感,反而让人更真切地触摸到魏晋时期思想者探索人类本质时的那种执着与不安。
2025年07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5037
从《体论》中读来,随着年龄增长,越发理解其中道理。人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书中讲如何修身确实很有用。特别在遇到困难时,书中方法能让人保持冷静。 想到诸葛亮《诫子书》和曾国藩家书,古人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功夫。从书中能看到古人如何面对各种挑战,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看重修身养性。只是人的性格很难改变,需要不断提醒自己。 虽然时代不同,但书中的方法仍然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事方式。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52454
古之君子修身,讲究的是明德正心,克己复礼。今人论体,却只关注身材容貌,追求八块腹肌、A4腰。古人把身体当作修行的工具,如孔子"饭疏食饮水",颜回"曲肱而枕之",都不在意物质享受。今人却把身体当成炫耀的资本,为了减肥可以不吃不喝,为了塑形可以打针吃药。 读杜恕的《体论》,发现其中道理至今适用。比如讲到养生,他说过度锻炼反而伤身,这与现代医学观点一致。讲到饮食,他主张清淡有度,反对暴饮暴食,这与营养学理论相符。讲到作息,他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这与生物钟研究结果相同。 现在的人完全反其道而行。年轻人熬夜玩手机,中年人应酬喝大酒,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健身房越开越多,医院病人也越来越多。减肥产品层出不穷,肥胖人群却有增无减。 每看到这些现象,就想起《体论》中的告诫。可惜现在的人要么不懂,要么懂了也不做。他们把健康当儿戏,把身体当玩具。等到生病了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6379
有人从《体论》中感受到明晰的思维逻辑。有人从中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但我读《体论》时,就像在跟一位讲道理的老师对话。他用平实的语言教会我如何思考,也让明白待人处事的道理。 这本书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智慧。在这个人们容易浮躁的年代,这种理性的声音特别有必要。它能帮助我们在乱中求理,在杂中取纯。读着读着,我想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真是藏着不少好东西。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35530
《体论》是一部讨论身体与修养的经典。作者强调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都无从谈起。书中的观点非常实际,比如饮食要节制,作息要规律,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适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把身体和德行联系在一起,认为身体好的人更容易保持好的品行。整本书写得简单明了,没有太多空话,读起来很轻松。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尤其适合那些想要改善生活习惯的人。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