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塞缪尔·理查森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这是塞缪尔·理查森经典小说《克拉丽莎》的第6卷。年轻的克拉丽莎·哈洛威遭到不择手段的家人逼迫,要她嫁给一个她厌恶的有钱人。她被骗与风趣潇洒的罗伯特·洛夫莱斯私奔,并寻求他的庇护。然而,洛夫莱斯证明自己是个不可信赖的浪荡子,他含糊其辞地承诺结婚,却同时不断对克拉丽莎进行不受欢迎且愈发粗暴的性侵犯。即便如此,克拉丽莎还是觉得他魅力诱人,她那谨守美德的内心,也夹杂着未曾承认的欲望。《克拉丽莎》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信件展开叙述,深刻而多义地刻画了这对陷入致命吸引的情侣,是一部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作品。1747年首次出版时便大获成功,至今仍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更多
书评  · 1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61372
天才之作!英国文学的骄傲!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4370
说实话,读《克拉丽莎》第六卷是个相当煎熬的过程。作为书信体小说的鼻祖,理查森这部作品确实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真正捧读时才发现,这种地位与其说是靠艺术成就获得的,不如说是靠折磨读者的耐力换来的。六卷本读到现在,我已经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刻意拉长篇幅,就像把一块口香糖反复咀嚼到索然无味。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克拉丽莎这个角色。按理说一个被命运反复摧残的少女应该能唤起读者的同情,但理查森笔下的她简直是个道德说教的传声筒。每次遇到洛弗拉斯的骚扰,她的反应都像是事先排练好的道德剧,连惊恐都带着股做作的优雅。特别是在第六卷里,当她被囚禁在妓院时,那些长篇累牍的内心独白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出蹩脚的宗教劝善剧。"啊,我的贞洁!我的名誉!"——这样的呐喊重复了不下二十次,让人忍不住想跳过这些段落。 洛弗拉斯这个角色倒是比女主角生动得多,可惜理查森把他写得太像漫画里的反派。他在第六卷里的每次出场都伴随着夸张的邪恶独白,活脱脱一个贴着"我是坏人"标签的舞台角色。当他在妓院里对克拉丽莎夸耀自己的征服计划时,那种洋洋自得的语气简直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对人性有什么误解——现实中的花花公子会这么直白地暴露自己的卑劣吗? 书信体本身是个有趣的尝试,但在第六卷里完全变成了叙事的绊脚石。同一个事件要通过不同人物的信件反复描述,而且每封信都要加上大段抒情和说教。比如克拉丽莎被下药这个关键情节,先是通过她的信件模糊暗示,再由安娜的信件补充说明,最后还要通过洛弗拉斯的信件再炫耀一遍——这种叙事方式除了拖慢节奏外,实在看不出什么艺术价值。 最讽刺的是,这部号称要揭露男性暴行的小说,在第六卷里反而处处流露出对女性的物化。克拉丽莎被描绘成一个完美的受害者标本,她的价值似乎只存在于她的贞洁。当她最终选择死亡时,理查森竟然把这一幕写得像场神圣的献祭仪式,仿佛只有通过自我毁灭,女性才能完成道德升华。这种处理方式在今天看来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读第六卷时我不断想起自己啃《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历。同样是鸿篇巨制,普鲁斯特知道如何在冗长中保持文字的魔力,而理查森只会用道德说教来填充篇幅。如果说普鲁斯特的文字像精心熬制的高汤,那理查森的就是反复冲泡到没味的茶包。每次翻开新的一页,都能预见到又是一轮新的道德训诫和心理剖析。 不过话说回来,能坚持读到第六卷的读者大概都和我一样,带着某种自虐式的执着。就像跑马拉松时明知会抽筋还要继续往前跑,我们似乎也在通过这种阅读来证明自己的耐力。只是马拉松跑完会有成就感,而读完《克拉丽莎》第六卷后,我只感到一阵空虚——为那些浪费在过度描写上的时间,也为这个被道德教条扭曲得面目全非的故事。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克拉丽莎 - 第 6 卷》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