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51265
2025年09月04日
"爱情是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而它的力量却又是最不可抗拒的。"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玛丽·巴顿
知书房
玛丽·巴顿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著
《玛丽·巴顿》是英国作家盖斯凯尔夫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46至1847年,1848年首版。作品以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萧条为背景,展现曼彻斯特工人阶级的生存困境。 小说围绕棉纺工人约翰·巴顿一家展开:失业与丧亲促使约翰参与宪章运动,却在劳资冲突激化后刺杀资本家之子;其女玛丽经历情感成长,协助恋人洗脱谋杀嫌疑。作品通过工人群像刻画,揭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级对立,以刺杀案串联劳资矛盾与道德困境。
西比尔:两个国家
知书房
西比尔:两个国家
本杰明·迪斯雷利 著
《西比尔:两个国家》是描绘阶级壁垒森严的维多利亚时代英格兰社会问题的最优秀小说之一。这部作品出版时曾引起轰动,其时事性与可读性让工人阶级的困境深刻地进入了读者的视野。副标题中的 “两个国家” 指的是富人与穷人 —— 他们在机遇和生活条件上存在天壤之别,彼此间充满敌意,几乎就像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书中围绕地主阶级成员查尔斯・埃格雷蒙特与激进宪章派领袖的贫苦女儿西比尔之间的爱情展开的核心浪漫情节,更是让这两个群体间的鸿沟显得尤为令人痛心。
安娜·卡列尼娜
知书房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著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 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 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 ——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小说揭露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精选书评
知书客487569
克拉丽莎的苦难不是终点。她失去自由,但内心始终清醒。很多人觉得她太软弱,其实她比谁都坚强。在那个女人没有话语权的年代,她坚持自己的选择,哪怕付出生命代价。现在看她的故事,我们应该明白:活得真实比活得安全更重要。生活中总有人想控制你,但你的灵魂永远属于自己。克拉丽莎教会我们,尊严比生命更珍贵。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塞缪尔·理查森
知书客308532
克拉丽莎的遭遇让人揪心。她面对家人的压迫没有屈服。她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尊严。虽然她最终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但她的抗争精神值得敬佩。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一个对女性极不友好的时代,一个人也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她的选择可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但她的灵魂始终是自由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塞缪尔·理查森
知书客815690
翻开《楚辞》的纸页,满目皆是屈原的愤懑与牢骚。世人常叹其忠贞,我却觉得过于执拗。君王既已不听,何必反复陈词?若真为国为民,何不死谏朝堂,偏要投江作态?这等作派,不过是文人孤芳自赏的把戏罢了。后世文人竞相效仿,将失意写得如此缠绵悱恻,倒把刚烈气节变成了矫情表演。一部《楚辞》,半是真心,半是作秀。
楚辞
知书房
楚辞
屈原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