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知书房
昆虫记
让-亨利·法布尔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99
发表书评
法布尔的《昆虫记》教会我们如何用一生凝视沙粒里的宇宙。这位佩着草帽的隐士,在普罗旺斯的烈日下跪了三十年,只为看清蟋蟀触须的颤动。他解剖死亡却不带屠夫的戾气,记录生命却不用征服者的口吻。当他说"蝉要在地底蛰伏四年才能歌唱一个月"时,我听见了比所有励志语录更庄重的生存哲学。这世界从不缺少奇迹,缺的是把甲虫婚礼写成史诗的眼睛。最动人的科学,永远带着晨露般清澈的深情。
开始翻阅时只当是本科普著作,读完才惊觉这是部用显微镜写就的生命史诗。法布尔笔下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微小生命,竟藏着远比人类更纯粹的生存智慧。当读到粪金龟推着粪球穿越荒漠的段落,突然觉得这小小甲虫比任何哲学家都更懂得坚持的意义。他用四十年的孤独观察告诉我们:真理不在云端,而在每片颤动
读《昆虫记》的时候,我常常想到法布尔这个人。他花了一辈子看虫子,不是冷冰冰的观察,而是带着感情去看。书里的虫子会打架,会装死,会照顾孩子,就像人一样。但有时我又觉得残忍,比如胡蜂把毛毛虫刺瘫痪当活体食物。法布尔写这些的时候很平静,既不美化也不批判。他让我明白,自然界就是这样,残酷和温柔混在一起。看久了反而觉得,昆虫的世界和人类没什么不同。
"昆虫的世界是一本从未被完全解读的天书,而我穷尽一生,只为读懂其中一页。" ——法布尔《昆虫记》
"写了一部书,改变了人类看待自然的方式的科学诗人"——有人这样评价法布尔。如果没有《昆虫记》,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用如此温柔的目光观察昆虫世界。这部作品既是科学的,又是文学的,是自然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作品。
书中的昆虫让人联想到《微观世界》纪录片里那些特写镜头。探讨的问题和《寂静的春天》有相通之处。
下面说一下个人的阅读体验吧。法布尔的写作特点,细致,耐心,充满好奇,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对自然的热爱。这本书的科学观察十分严谨,同时又带着诗意的描写。这可以是使昆虫形象生动的一个原因。但科学观察没有让文字变得冰冷,反而充满温度。
文章有些部分很详细,故事性不算强,确实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不了解昆虫的习性读起来可能会觉得枯燥。这本书我分了很长时间才读完,有些章节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理解。
经典的科学著作如果只看结论不看观察过程的话,很难体会其中的乐趣。这句话是很实在的。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