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历史
哲学
文学
科学
全部
政治学
经济学
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管理学
教育学

夏山学校
知书房
A.S.尼尔 著
《夏山学校》内容简介: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1960年《夏山学校》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夏山学校》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目前,《夏山学校》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专家奉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教育经典。

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
知书房
托尼·瓦格纳 著泰德・丁特史密斯 著
世界改变了,我们的学校却卡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培养孩子具备为复杂人生求解的真正能力!
传统教育体制秉承着错误的教育观念,让孩子们整天背诵着毫无意义的低水平内容。面对当今的世界,我们不能再沉迷于追求优秀大学文凭的误区之中,而是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更要在大学锻造孩子拥有决定性的人生优势。关于教育改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中的活跃力量,推动21世纪的教育浪潮向前迈进!

世界观
知书房
理查德·德威特 著
《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是美国学者理查德·德威特撰写的科学哲学著作。作者基于费尔菲尔德大学的教学经验,通过图表辅助与通俗化表述,系统梳理科学认知体系的演进历程。
全书以科学史为主线,解析人类世界观从亚里士多德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到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变革过程。第一部分探讨科学哲学基础命题,包括真理本质与实证方法;第二部分分析古代至近代科学范式转换,聚焦托勒密至伽利略的理论突破;第三部分评述现代科学对传统世界观的冲击,揭示科学理论与认知框架的动态发展。通过跨学科视角,阐释科学思维如何重构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教育漫话
知书房
约翰·洛克 著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和技能)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孩子:挑战
知书房
鲁道夫·德雷克斯 & 薇姬·索尔兹 著
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这段赫然印在题词页的话,正是德雷克斯创作《孩子:挑战》这部家庭教育代表作的核心理念。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基于此,德雷克斯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儿童教育心理学
知书房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儿童是“画作”也是“画家”。
父母和老师的两大教育目标:健全人格与追求卓越。
《儿童教育心理学》以阿德勒创立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为指导,从人格统一性、自卑感、卓越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出发,旨在破解儿童的心理行为密码,揭开儿童口吃、说谎、打架、孤僻、懒惰、尿床、暴躁等问题行为的根源,传授父母和教师高效简单的养育技巧,培养儿童拥有自信、独立、勇敢、坚韧、合作等健全的人格。
父母和教师在面对儿童时,要跳脱出固化传统的思维来反思自己的育儿理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看待世界。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和教师既要有温和的态度,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确保儿童在家里和学校都不会丧失勇气。

多元智能新视野
知书房
霍华德·加德纳 著
《多元智能新视野》(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以后,该理论在教育领域反响强烈,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对理论进行应用和检验。这本书主要是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二十多年以来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为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和学校整体设计都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选择;为社会开创了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知书房
艾斯奎斯 著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读的教育书。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三省其身,教学更育人,他结合理论创新了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设立的“终身阅读”,“生活中的数学”、“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质的教学成绩,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雷夫老师的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

窗边的小豆豆
知书房
黑柳彻子 著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爱弥儿
知书房
卢梭 著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知书房
萨尔曼·可汗 著
MIT 和哈佛毕业的高材生缘何放弃金融分析师工作投身教育事业?YouTube 上的“可汗学院频道”至今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它为什么如此大受欢迎?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阐述属于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现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历史,可汗认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本书中,他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
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

正面管教
知书房
简·尼尔森 著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创作的家庭教育类书籍。该书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提出“和善与坚定并行”的育儿方法,主张通过尊重与合作替代惩罚与骄纵,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及社会技能 。
全书共12章,系统阐述儿童行为目的分析、逻辑后果运用、家庭会议组织等实践工具。内容涵盖出生顺序、性格取向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提供积极暂停、日常惯例表等具体策略,强调鼓励与沟通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附录包含家长学习小组组建指南及课程介绍,帮助理论落地实践。书中提出学生不良行为的四大成因模型及应对策略,并通过班会、家庭会议等协作模式建立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