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历史
文学
科学
社会科学
全部
马克思哲学
伦理学
西方古典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美学
东方哲学
后现代哲学
宗教

上帝之城
知书房
奥古斯丁 著
《上帝之城》是古罗马神学家希波的奥古斯丁于公元413—427年撰写的基督教神学著作。罗马城于410年被哥特人攻陷后,奥古斯丁为反驳异教徒将帝国衰败归咎于基督教的指责而创作此书。
全书共二十二卷,分两部分:前十卷批驳对基督教的攻击,论证罗马的衰落源于道德败坏而非宗教信仰转变;后十二卷系统阐释“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起源、发展及终极命运,前者以神为中心永恒存在,后者因人类自我中心终将消亡。
著作融合哲学、神学与政治思想,通过对比两座“城”的本质,探讨自由意志、人性堕落与神圣救赎等议题,构建了以神权为主导的历史解释体系。奥古斯丁借新柏拉图主义框架,将基督教教义与古典哲学结合,提出人类历史是上帝救赎计划的展开过程,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历史观的基础。

卡拉马佐夫兄弟
知书房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语: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英语:The Brothers Karamazov)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最初在《俄罗斯信使》杂志上连载了将近两年(自1879年第1期至1880年第11期),并于1881年出版了第一个单行本。
该书改编自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弑父案件的法庭审判。整部小说有两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弑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谋之嫌;但深层次上,这是一幕关于人精神的戏剧,讲述了一个情欲、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

神话、仪式和宗教 - 第1卷
知书房
安德鲁·朗 著
这部早期的比较神话学著作,至今仍是民族志、历史和世界传说领域的学生与爱好者的重要资源。 朗(Lang)对前科学时代思想惊人广度的概述,在本书中得以呈现。
在本系列第一卷中,朗以对宗教的一个最低限度定义——“相信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一位造物主”——作为开篇。 他继而探讨了神话与宗教之间的区别,并深入剖析了追溯这一信仰起源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本系列第二卷《神话、仪式与宗教 - 第二卷》也已出版。
没有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