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历史
文学
科学
社会科学
全部
马克思哲学
伦理学
西方古典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美学
东方哲学
后现代哲学
宗教

实践理性批判
知书房
康德 著
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著作之一,康德的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从内容上来看,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那么,“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康德立足于无人可以怀疑的“纯粹实践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从人的纯粹理性现实具有的实践能力出发并以之为标准,批评和评价一般的理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从中确认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即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认识到人在实践中事实上是自由的。康德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概念成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结合的基石。特别是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脍炙人口的两大崇高原则:“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有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在要素论中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辩证论"。
全书18万字。由康德研究专家杨祖陶和邓晓芒合作,直接从德文原版翻译。译文精良,较好地传达了康德的原意,是二位学者十多年合作的又一部精品。

景观社会
知书房
居伊·德波 著
本书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导演、诗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字母主义国际与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居伊·德波的代表作。除序言外,全书共九章221条。围绕“景观”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法哲学原理
知书房
黑格尔 著
《法哲学》一书充分表现了黑格尔的“資产阶級与貴族阶級联合”专政的根本政治立場,也就表現他在德国当时“半封建半官僚的专制政治”的条件下,多少吸收了一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来“贊助中等阶級”,亦郎贊助当时德国新兴的、比較軟弱的資产阶級的傾向。这书的保守之处主要表現在黑格尔是以君主、貴族为这个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的主导方面。《法哲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大部门。

爱欲与文明
知书房
赫伯特·马尔库塞 著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誉为“新左派哲学家”。本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声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哲学的故事
知书房
威尔·杜兰特 著
《哲学的故事》是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创作的哲学通俗读物。全书以普及哲学为目标,通过人物故事串联思想史脉络,打破学术门槛引入大众视野。
作品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等十余位哲学家为主线,从古希腊哲学延伸至现代实用主义,涵盖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德国唯心主义等学派。通过苏格拉底服毒、伏尔泰参与社会变革等历史场景,将哲学理论融入人物生平与时代背景。采用故事化叙述方式,结合哲学家境遇与情感经历,兼顾思想阐释与可读性,书末章节扩展至柏格森、杜威等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演变。

西方哲学史
知书房
伯特兰·罗素 著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现代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
《西方哲学史》全书共3卷,全面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第1卷讲的是古代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2卷讲到天主教哲学从兴起到壮大,最后衰落的历史。第3卷主要讲述近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科学的兴盛期,再到19世纪思潮的猛烈涌动。作者最后提出了逻辑分析哲学。

上帝之城
知书房
奥古斯丁 著
《上帝之城》是古罗马神学家希波的奥古斯丁于公元413—427年撰写的基督教神学著作。罗马城于410年被哥特人攻陷后,奥古斯丁为反驳异教徒将帝国衰败归咎于基督教的指责而创作此书。
全书共二十二卷,分两部分:前十卷批驳对基督教的攻击,论证罗马的衰落源于道德败坏而非宗教信仰转变;后十二卷系统阐释“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起源、发展及终极命运,前者以神为中心永恒存在,后者因人类自我中心终将消亡。
著作融合哲学、神学与政治思想,通过对比两座“城”的本质,探讨自由意志、人性堕落与神圣救赎等议题,构建了以神权为主导的历史解释体系。奥古斯丁借新柏拉图主义框架,将基督教教义与古典哲学结合,提出人类历史是上帝救赎计划的展开过程,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历史观的基础。

人的权利
知书房
托马斯·潘恩 著
《人的权利》是托马斯•潘恩极为成熟与系统化的政治思想作品,书中驳斥了埃德蒙•伯克在《法国大革命之反思》中对法国大革命的抨击,点出了法国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并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它冲破了当时笼罩于整个西方先进思想界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迷信,深刻地批判了这一政体,给当时还处于摸索状态的法国革命指明了共和主义的崭新方向。”该书曾被英国媒体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著作”之一,与《资本论》齐名。

论自愿为奴
知书房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 著
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人,但他的""论自愿为奴""却被后世认为是无政府主义和公民抗命的开山之作,而拉波埃西也被认为是最早探讨权力异化的先驱者之一。

沉思录
知书房
马可·奥勒留 著
《沉思录(新版)》是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重要典籍。玛克斯并不曾努力建立哲学体系,所以在《沉思录(新版)》里我们也不必寻求一套完整的哲学。他不是在作哲学的探讨,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现一种道德的热诚。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沉思录(新版)》共计12卷,此版译文出自大师梁实秋先生之手,并配有译者的点评、批注,而其所选译文也是最接近原著意愿的Haines版。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知书房
罗斯·金 著
"文艺复兴艺术殿堂,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的故事。
米开朗琪罗在四年之内克服了所有障碍,创造出五百年来众人赞叹的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自从与“恐怖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对手拉斐尔都愿向米开朗琪罗致敬,把他绘入自己的画作《雅典学园》;世世代代的艺术家,将西斯廷穹顶壁画视为“可供翻阅的画册”,不时从前辈那里汲取灵感。"

六论自发性
知书房
詹姆斯·C. 斯科特 著
著名的当代思想家、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曾告诉我们国家的视角为什么是错的。现在,在这本简短易懂、极其个人化的新作中,他论证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视角为什么重要。他用引人入胜、斗志昂扬,甚至幽默的方式,捍卫重视地方性知识、常识、个体创造力、自发性的无政府主义思维,令我们能够审视世间百态……小到学校、工厂、养老院、游乐场里的日常社会政治互动,大到民众抗议和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