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注释
萧治: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开:消散。 崔嵬(cuī wéi):山势高耸的样子。 赤亭口:即赤亭守捉。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ǎn ǎi):昏暗的样子。寒氛:寒冷的云气。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阴崖:背阴的山崖。 狐裘(qiú):用狐皮制的外衣。 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 走马:跑马。
作者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