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
【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燕赵之地的侠客,头上系着没有纹饰的冠带,腰间佩带的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马背上的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他们事成之后便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信陵君又与朱亥、侯嬴一同大口吃肉,畅快饮酒。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五岳。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他们纵然已经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谁甘心像扬雄一样,在阁中伏案,终其白首只为了写一部《太玄经》?

译文

燕赵之地的侠客,头上系着没有纹饰的冠带,腰间佩带的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马背上的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事成之后便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信陵君又与朱亥、侯嬴一同大口吃肉,畅快饮酒。

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他们纵然已经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甘心像扬雄一样,在阁中伏案,终其白首只为了写一部《太玄经》?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迅疾的样子。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烜赫:形容声名盛大。 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赏析

《侠客行》这首古风表达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之情,以及对拯危济困、建功立业生活的向往。李白在诗中借他人故事来抒发个人情怀。

此诗前八句刻画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诗人以夸张笔法从游侠服饰写起:“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二十字看似全在写物,却将侠客的气势风貌展现得栩栩如生。“缦胡” 的缨、“霜雪明” 的吴钩、“飒沓如流星” 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装束,不仅具典型性,更透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让物象充满生机。乱发突鬓、身佩弯刀、白马银鞍、扬鞭疾驰,构成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化用《庄子》典故,极言剑之锋利;诗中未言所杀何人,但侠客当是诛杀不义、为人报仇之辈。“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体现侠客解人危难却不求回报的节操,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重义守信的高尚人格。

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 两句承上启下,将侠客与战国信陵君这样的 “明主” 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信陵君式的明主,以实现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 的政治抱负。

接着十二句讲述信陵君救赵时两位侠客的故事。写其款待侯嬴与朱亥,二侠为信陵君的大义与情谊感动,意气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重于五岳的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震动赵国,虽侯嬴与朱亥身死,却在魏都留下盛名,侠骨传香,堪称当世英雄。

诗人不仅热烈歌颂侯嬴、朱亥 “二壮士”,也对在天禄阁校书、撰写《太玄经》的扬雄之流予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伟大,李白在此对这种枯坐书阁、终老学术的人生选择提出质疑,他认为真正的人生价值不在于皓首穷经的理论堆砌,而在于如侠客般以行动匡扶世道、建功立业。

李白《侠客行》虽在礼赞侠客精神,因诗人本就崇尚任侠,此诗亦是其自我写照,豪情壮志在诗中展现无遗。

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