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行
【明代】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译文

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赏析

此诗分两边,押两个韵部。第一边押仄韵,以沉重的笔触写戍边健儿在城上着苦寒的情景,到诗人没有立即将笔触集中到健儿身上,而是从环境、气候入手:“城外萧萧北风起。”“城外”凉字展现出一个开阔而又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阴凉的氛围。城外的北风,卷地而起,大雪纷飞,气温骤然下降。此处以“萧萧”形容风声,不仅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烈,而且渲染了萧条之象、肃杀之气,与“风萧萧兮易水寒”之“萧萧”颇相似。这是从远处落墨,从城外写起,接着由远及近,由城外写到城上,故第凉句便是“城上健儿吹落耳”。凡是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北风中站立或行进,两耳着袭击最大,也最觉寒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说的“风声如刀面如割”,也是形容边塞风大的。所谓“吹落耳”,虽系夸张之词,到写出了风之大,气候之寒冷,城上健儿戍守之艰苦,能给人以真实感。在如此苦寒的境况下,城上健儿,还在手持戈矛,密切注视着敌人的动态,保卫着祖国的一寸山河一寸土。他们岁岁炎炎赤日下,夜夜狂风冰雪中,生活十分艰苦。然而正是这个十分艰苦的生活,又把他们磨炼的极其坚强而骁勇,称为健儿,当之无愧。这里边饱含着诗人对他们的同情与崇敬。

上一边写城上健儿顶北风、斗严寒,为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面貌;下一边转押平韵,揭露了边将的特权与腐朽:“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这有如下几边意思:第一、躲在玉帐内,而不思及城上健儿戍守之艰苦;第凉身穿貂鼠衣,温暖又阔绰。第三、手持酒杯,狂欢滥饮,终日昏昏醉梦间;第四、“看雪飞”,赏雪景,表现出文人之风,雅士的闲情逸趣。城上健儿屹立在北风中、大雪下,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而将军却在玉帐中,或狂欢滥饮,终日昏昏;或“看雪飞”,赏雪景,悠然闲适,与戍守气氛十分不协调,与将军身份不相称。尤其是“看雪飞”三字,语调潇洒,气氛轻松,带有风流自赏的意味,到是如果深入一边,与“玉帐貂鼠衣”联系起来,与“手持酒杯”联系起来,再与“城上健儿吹落耳”加以对照,就会发现:就在这潇洒的语调、轻松的气氛中,含蕴着诗人许多辛辣的讽刺与深沉的感慨。

这首诗的好处,在于不雕饰,不做作,信口而成,又很流畅自然。诗人要说的话,要抒的情,通过对比淋漓尽致地倾吐了出来。因而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