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郭小亭的《济公全传》像是一锅乱炖的民间传说,各路神仙妖怪、市井小民,全都挤在这本号称"古典名著"的书里。现代人总说古代作品有智慧,可这本书里除了装疯卖傻的济公和层出不穷的降妖桥段,实在看不出什么深刻内涵。 济公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不修边幅的疯和尚,整天喝酒吃肉,却偏偏能"惩恶扬善"。这种设定看似洒脱,实则透着一种市井的庸俗趣味——仿佛只要披着"济世"的外衣,连最基本的戒律都可以践踏。更可笑的是,书里的反派永远像纸糊的一样,济公随便念个咒语就能解决,这种廉价的正义感简直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 书中的情节也像流水账一样重复:遇到妖怪,济公出手,妖怪伏诛。偶尔穿插几个民间笑话,或是济公戏弄贪官污吏的片段,但这些桥段既没有《聊斋》的诡谲,也没有《西游记》的想象力,只剩下干瘪的套路。更别提那些毫无逻辑的法术设定——济公的破扇子、脏袈裟仿佛成了万能道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完全不顾基本的故事合理性。 有人说这是"市井文学的代表",可市井不等于低劣。同样是写民间故事,《三言二拍》至少还讲究个人情世故的刻画,而《济公全传》却沉溺于简单的善恶二元论,甚至带着几分恶俗的狂欢气质。比如济公搓身上的泥丸给人治病的情节,与其说是幽默,不如说是粗鄙。 我勉强翻完这本所谓的"名著",只觉得满纸都是陈腐的因果报应和浅薄的道德说教。或许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这样的故事还能博人一笑,但放在今天,除了作为民俗研究的标本,它实在配不上"经典"二字。 合上书页,我甚至有点同情那些真心推崇此书的人——如果把这种水平的作品当作传统文化的精华,那我们对"智慧"二字的理解,未免也太廉价了。
济公全传
济公全传
济公全传
郭小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